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
现在位置:首页 > 作者 玉龙之乡 的所有文章
  • 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打造狼性执行力1重点、2前提、4心态

    2020-3-240评论13417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有一个共识,一个企业永远只做两件事:一是战略,二是执行。所谓“三分战略定天下,七分执行决输赢”就是这个道理。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更是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20%在战略,80%在执行。”可见,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但是,很多企业在执行上存在问题。最典型的表现是流程繁琐,行动迟缓,互相推诿、执行低下。别人已经干起来,自己还在反复论证“怎么干”,所以失去了市场先机。IBM总裁郭士纳说:“超级的战略执行并不仅仅是做正确的事,而是必须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常和更有效地去做正确的事。战略制定以后,动作一定要快。不要怕犯错误,即便是犯错误也要由于我们动作太快而不是太慢。” 可以这样说,执行效率低下犹如企业的“毒瘤”,不及时割除,必然发生癌变,企业最终被市场淘汰。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打造一支狼性团队呢?需要抓好一个重点、两个前提、三个管理和四个心态。 一个重点:拿结果 执行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预想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结果思维。什么是结果思维?结果思维是责任思维+分析思维+价值思维+效率思维,即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做到讲责任、善分析、有价值、高效率。 任何一个组织,均是以结果为导向来衡量员工的价值。没有结果,你的劳动就没有价值。犹如战场上,指挥员让你拿下对面山头,你把人拼光了也没有攻上去,能给你记功吗?非但不会立功受奖,还会拉出去毙了。 拿结果,需要明确三个要点:一,完成任务不等于完成结果。二,好的态度不等于好的结果。三,履行责任不等于有好的结果。好的结果一定要具备三要素。1,能衡量。即结果是量化的。2,有价值。即结果是符合预期。3,可交换。即结果可以为你的劳动支付报酬。 两大前提:定目标+定责任 1,定目标。 人都有惰性,而惰性恰恰是执行力的天敌。为了打掉人所固有的惰性,必须有一种牵引力,这就是目标管理。巴纳德说:“目标管理的最大好处是,它使员工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推动他尽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 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组织和员工个人目标时,一定是现实主义的,不害怕提出高目标,又不让目标超出员工的能力。格力总裁董明珠说:“顺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是目标” 2,定责任 责任是一种驱动力,这对执行力非常重要。自动自发的主动执行力固然好,但是在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基于责任基础上的被动执行力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责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谁会去干呢。 责任怎么定?有三大内容:一,明确职责分工:这件事由谁去做。二,明确工作任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要求、目标、完成时限等。三,明确业务流程:从哪里开始,执行路径,到哪里终止。 三项管理:沟通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 1,沟通管理 威尔德说:“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要激励下属高效执行,就必须拆掉横亘在领导和下属之前的无形之墙。聆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需求,尊重员工建议。切不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妄自尊大,颐指气使。 员工执行力不好,很多时候是沟通出了问题。沟通时要做到五个讲清:一是指令讲清。即要干什么。二是目标讲清。即要干到什么程度。三是后果讲清。即完不成的后果是什么。四是责任讲清。这件事你全权负责。五是细节讲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时间管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观念+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高手。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确的时间表,并明确规定两个时间,一是开始时间,二是结束时间。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不可能有执行力。 做好时间管理,必须合理分配好自己和下属的时间。需要应用80/20原则,即将工作任务按轻重缓急分类:A、很重要+很紧急;B、很重要+不紧急;C、不重要+很紧急 ;D、不重要+不紧急。用80%的时间解决重要的事情,20%的时间处理琐事。 3,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控制,是指利用个人内在力量改变行为的策略。即通过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管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从而实现内控式管理。 自我管理需要从关注细节和提升素养开始,应引导员工建立以下八个做事原则:1,要事第一。2,计划管理。3,任务清单。4,日事日毕。5,杜绝拖延。6,分类整理。7,马上行动。8,每日复盘。 四种心态:匠心+野心+开心+恒心 1,匠心 匠心,指能工巧匠的心思。而匠心精神,则更多地强调专注和创新,即用心做一件事的心态。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尽心工作与尽力干活是两回事。用心的干部即使技术上差一点也会赶上来,因为他会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工作。” 《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执行力堪称完美,因为李云龙就是一名具有匠心精神的指挥员。打山崎大队的时候,程瞎子组织了数次进攻都无功而返。换作李云龙的独立团上场,土工作业+手榴弹雨,立刻报销了嚣张的山崎大队。 2,野心 一个员工,一个团队,都需要点野心。野心是成功的欲望,更是一种强劲的自驱力。员工没有野心,就会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整天想着躺在功劳簿上数钱。团队没有野心,就会目光短浅,失去竞争的血性。 雷军曾经说:野心和执行力,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被巨大野心驱动的人,会极度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因为他不是想赢,而是必须赢。就如杰克韦尔奇在《赢》这本书中所言:“有必赢的心态,执行力才是强大的” 3,开心 蓝斯登定律指出: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能够产生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快乐的员工,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工作,发挥他们真正的潜力,而且能把他们的快乐带给客户,从而能够维护企业形象,扩大销售利润。 让员工快乐工作,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原则一:允许表现,即不要有官僚文化。原则二:自发的快乐,如尊重员工的工作意愿。原则三:信任员工。信任产生激励。原则四:重视快乐方式的多样化。如环境改善、丰富福利、团建活动等。 4,恒心 稻盛和夫被日本人称为经营之神,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京瓷和 KDDI。稻盛和夫所著《六项精进》一书中说:一切成功,皆来源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其实,这也是执行力的核心精要之一。 一个团队,执行力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并不是目标高不可攀,而是做事虎头蛇尾,甚至是半途而废。执行过程,困难是常见的,挫折也是难免的,唯有咬定目标,坚忍不拔,全力以赴,坚持到底,才能最终拿到想要的结果。
  • 禅道的数据库结构

    2020-3-40评论14444
        禅道的数据库命名都比较简明扼要,从字面意思应该都可以猜出来表的用途。如果还不是很清楚的话,可以到每个表对应的模块下面的语言文件里面查找。        最新版本可以在  禅道 后台---二次开发---数据库 中查看相应的表介绍。 一、我的地盘相关的表 zt_todo,待办事宜表。 二、产品相关的表 zt_product,记录了产品相关的信息。 zt_productplan,记录了产品的计划信息。 zt_story,是非常重要的一张表,记录了系统中所有的需求记录。 zt_storyspec,记录了需求的描述信息。 zt_storystage,记录需求的阶段信息。 zt_release,记录了产品的发布信息。这张表同时也和zt_build互相关联。 zt_branch,记录产品的分支和平台信息。 三、项目相关的表 zt_project,项目表。 zt_projectproduct,记录了项目和产品之间的关联关系。 zt_projectstory,记录了项目中需要做的需求列表。 zt_task,任务表。 zt_burn,燃尽图数据表。燃尽图就是根据这张表的数据画出来的。 zt_team,记录了项目中的团队成员。 zt_build,记录了项目中产品的版本列表。 zt_taskestimate,项目任务工时表。 四、测试相关的表 zt_bug,bug表,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张表了。 zt_case,用例表。记录了所有的测试用例。 zt_casestep,则是记录了用例相关的步骤,包括历史。 zt_testtask,测试版本表,记录了历次的测试任务。 zt_testrun,则记录了每个测试任务所对应的用例执行情况。 zt_testresult,记录了每个用例历次执行的结果。 zt_testsuite,测试套件表。 zt_suitecase,套件用例表。 zt_testreport,测试报告表。 五、文档库相关的表 zt_doclib,记录了自定义文档库列表。 zt_doc,则记录了所有的文档。 zt_doccontent,文档的内容表。 六、组织管理相关的表 zt_user,用户表。 zt_group,分组表。 zt_usergroup,用户和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zt_grouppriv,分组的权限。 zt_dept,部门结构表。 zt_userquery,用户自定义查询表。 zt_usertpl,用户的自定义模板表。 zt_usercontact,用户联系人表。 zt_company,这张表记录了当前公司的信息,也是顶级的一张表。 七、后台管理相关的表 zt_action,系统日志表。 zt_cron,定时任务表,记录计划任务。 zt_extension,插件表。 zt_history,操作历史表,记录对任何一个对象的所有修改记录,前后值的变化。 zt_lang,语言定义表。 八、其他模块相关的表 zt_module,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张表,它维护了禅道系统中的模块划分数据,比如需求的模块划分。 zt_effort,日志表。 zt_entry,应用表。 zt_log,接口日志表。 zt_mailqueue,邮件列队表。 zt_module,模块表,记录模块信息。 zt_notify,提醒信息表,记录所有的提醒信息。 zt_score,积分表,记录积分信息。 zt_file,附件表。记录了所有的附件。 zt_block,区块表,记录我的地盘首页,产品主页,项目主页,测试主页的区块信息。 zt_config,系统配置表,记录所有的基本配置信息。 zt_webhook,记录webhook信息。 zt_webhookdatas,记录webhook的数据表。
  •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5个阶段

    转载2020-2-90评论16247
    本文作者从行业现状出发,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接入信息系统的背景,梳理阐述了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的5个阶段。 信息系统基本涵盖了公司的所有方面,从员工到业务,算一个较重的工具。 很少有公司在成功之初就上大型的信息系统,基本是企业人数、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才会上专业的管理软件。毕竟不可能公司一成立就知道该如何规范管理,在这之前一般都会用较零散、简单的小系统来支撑部分管理要求。 所以本文以企业在正向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接入信息系统为背景来阐述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记录代替手工记录 起初,新系统推广,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度较低,推行阻力较大(若是年轻化、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的公司,推行起来阻力较小)。因为系统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和现有熟悉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大家都习惯了原先的方式,新系统需要花时间适应,所以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拒绝使用、不配合使用、唱反调这种情况也很正常。 这个阶段对系统的使用要求较低,主要是记录,将所有线下记录的信息、走的流程都移到线上,便于后期查询。 在这个阶段,系统设计尽量与原始工作方式相似,减少出入,让用户以最快的时间熟悉系统,接受新工作方式。此时最好还要有较高职位的管理者强制推行,否则很容易变成死系统。 第二阶段、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对系统有一定认识,能感受到系统带来的便利后,会提出一些现有系统不合理或者可以优化的部分以及在工作中遇到人工不好解决但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阶段需要产品向用户了解常见问题,以及发现需要简化的环节,让用户主动向你表达他们的诉求。然后在现有基础上做优化,简化工作,比如公开审批信息、开放员工联系方式、公共资料查询等。 第三阶段、管理要求融入系统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较依赖信息系统了,这时可以纠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直接把管理要求嵌在系统里,达到企业管理效果。 比如:财务制度要求必须先收款再开票,技术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反馈进度,业务员在签单半个月未收到回款影响绩效等等,都可以通过系统的方式来管理。 这个阶段需要产品熟知公司的管理制度,了解各部门的管理要求。让管理者表达他们的管理诉求,将管理制度拆解为具体的系统设计,通过系统的方式达到管理效果。 第四阶段、通过数据监控企业经营情况 经过大量的数据积累,系统内的数据已经足够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了。企业管理者通过数据分析就知道新产业推行情况,员工的成长期等等,并且通过系统数据也能看出企业目前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这个阶段需要产品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多方面整理企业数据,将各板块的数据整理后呈现给各自需要的人,方便其对下一步做规划。 第五阶段、智能办公、解放人力 经过前期管理要求梳理,流程梳理,公司的前后端都能通过系统流水的运转起来。此时我们可以将流水线上多出的人员裁掉,减少人力资源投入,让标准规范的工作通过系统来运转,减少人为干预,把人员解放出来,做非标准、设计、思考的工作。 从上文我描述的情况来看,系统是先满足普通员工的诉求,再达到企业的管理要求。虽然信息系统的付费方是企业管理主,但实际使用更多的还是普通的员工,所以我们应该先照顾员工的使用习惯,再达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要求,这样推行起来才会更顺利。 以上是个人根据工作经验得出的信息系统应用的五个阶段。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分析。 本文由 @Rabbi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软件架构五大原则,确保你的项目100%成功

    2020-2-80评论15363
    方案架构师是负责系统架构以及特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包括技术、平台、基础架构)的专家。他们为产品设定前景,他们的分析也是产品的定义、设计、交付和永久支持的成功关键。因此,构架师不仅需要了解业务需求,还需要了解符合企业技术总目标的逻辑性、可扩展性及成本效益。 架构师的重要技能之一就是能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架构,因为每一个单独的角度可能不完全相关,但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待产品。这些角度包括原则、标准、模式和反模式、经验法则和经验实践,而这些对于决策方向确定和项目评估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一一介绍这些架构原则。 SOLID五原则 SOLID原则不仅适用于软件开发,也适用于系统的架构。 单一功能原则 每个系统功能(例如服务/模块/应用界面)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因此也只有一个变更的理由。尽可能地缩小职责范围,用户便会理解其功能,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开闭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最好在不修改系统操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扩展。尽管提前预测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过于复杂的设计,但是能够以现有组件的最小更改来适应新功能是应用程序长期使用的关键。 里氏替换原则 在软件开发中,这一原则意味着派生类必须可替换为它们的基类,但这一原则与勃兰特·梅耶的“契约式设计”关于如何应用于分布式架构有着相似之处:两个服务在进行多次有效沟通后,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其定义了两者的输入/输出、结构和约束。因此:对于具有相同契约的两个分布式组件,一个组件应该可以替换为具有相同契约的其他组件,而不会改变系统的正确性。 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或契约必须尽可能的细化及特定于客户,因此调用客户端并不依赖于它们不使用的功能。这与单一责任原则相辅相成:通过分组接口,我们提倡通过按角色或责任分离的组成,将派生模块与不需要的职责分开解耦。 依赖反转原则 高级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级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同样,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而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因此,该原则引入了高层和下层软件组件或层之间的接口抽象以消除双方的依赖关系。 “最小”原则 在下文中,将根据这些原则的名称将他们一起来介绍。 最小惊奇原则 最小惊奇原则(或最少意外原则)指的是,当首次发现某个解决方案或方法时该领域中知识渊博的人不会感到惊讶(受众可能不同,例如最终用户、程序员、测试人员等)。更实际地来说,该原则的目的是利用用户已有的知识,在使用模块时尽量减少他学习曲线,因此任何具有高不可预测性因素的事物都是用来重新设计的好选择。 这一原则适用于架构的每个方面:从命名服务到用户界面的可视化,再到域模型的设计。 有惊喜也有惊吓…… 最小省力原则 最小省力原则(也称为齐夫定律)源于一项人类的基本行为:即每个人都倾向于选择走尽可能不费力的道路。例如,如果一项设计遵循于特定的模式,那么下一个开发人员将一次又一次地遵循这一相同的模式,除非有简单得多的方法出现,这时开发人员才会改变这一模式。或者更进一步说,一旦他们找到一项任务的可接受结果,就不需要立即改进当前的解决方案。 最省力等同于最少的工作量。 因此,必须通过建立正确的架构来实现一个好的开端:即设定很高的期望值,并确保每个人都明白工作质量不能在项目周期中受到影响,并且即使未来发生变化,质量也要得到保证。 这个原则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效益是可以推断的:只要把正确的设计放在适当的位置,就可以创建一个架构框架,这将是下一个系统构建的基础。换言之,就能够为组织的软件系统建立一个成功且不过时的模板。 最简便的道路 经济学中的原理 以上提到的两个原则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都充分利用了机会成本和推迟决策成本。 机会成本原则 人们每次做选择时,做出的选择都会与一定的价值有关。价值分两部分:效益和成本。选择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其后才得到的。为了做出一个好的经济决策,我们希望选择效益最大但成本最低的方案。 例如,摆在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内部构建的系统,另一种是现成的供应商产品,如果选择后者,那么机会成本就是开发团队可能会开发出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系统。 因此,架构所要做的就是权衡不同的选择,做出明智的决定,为项目争取最大的价值。例如,一个非常常见的分歧就是,是创建一个战术上的解决方案,以便快速推向市场,还是创建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解决方案,虽说现在成本更高一些,但未来成本会降至最低。 以下是一些可供考虑的因素: · 架构分析或评估的可用时间是多少?毕竟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已经非常有挑战性,更不用说好几个了! · 未来1-3年的产品路线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的项目?能看到任何协同效应吗? · 目前可能解决的技术债务是什么? · 反过来想:如果寻求一个战术解决方案将会产生多少新的技术债务? · 哪些品质要素对企业中的系统最重要?以及它们可能将如何被提议的解决方案所影响? · 除了架构团队,还有谁是影响决策的利益相关方?公司?你的老板?技术设计部门?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如何调解有冲突的需求? 图片来源: What is opportunity cost 最后责任时刻原则 这一原则(也称为延迟成本)源于精益软件开发,强调尽可能长时间地坚持采取重要行动和关键决策。这样做是为了在最后一刻之前不漏掉重要的备选方案,即缩小选择范围,直到得到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最佳选择。 这个策略不是过早做出决定,而是推迟决定,直到不做决定的成本大于作出决定的的成本之前,保留重要且不可逆转的决策。 而有一种缓解决策过晚风险的方法是建立概念验证(POCs),来原型化备选方案,并向利益相关者证明他们的需求。 在项目的早期,应该尽可能少地做出有约束力的决定! 结语 架构原则可帮助我们评估整个项目中所做的决策,同时确保其不仅符合项目的总体目标,且符合企业的技术范围。下图集中展示了本文中所阐述的五项原则:
  •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5个阶段

    2020-2-80评论15226
    信息系统基本涵盖了公司的所有方面,从员工到业务,算一个较重的工具。 很少有公司在成功之初就上大型的信息系统,基本是企业人数、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才会上专业的管理软件。毕竟不可能公司一成立就知道该如何规范管理,在这之前一般都会用较零散、简单的小系统来支撑部分管理要求。 所以本文以企业在正向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接入信息系统为背景来阐述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记录代替手工记录 起初,新系统推广,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度较低,推行阻力较大(若是年轻化、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的公司,推行起来阻力较小)。因为系统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和现有熟悉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大家都习惯了原先的方式,新系统需要花时间适应,所以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拒绝使用、不配合使用、唱反调这种情况也很正常。 这个阶段对系统的使用要求较低,主要是记录,将所有线下记录的信息、走的流程都移到线上,便于后期查询。 在这个阶段,系统设计尽量与原始工作方式相似,减少出入,让用户以最快的时间熟悉系统,接受新工作方式。此时最好还要有较高职位的管理者强制推行,否则很容易变成死系统。 第二阶段、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对系统有一定认识,能感受到系统带来的便利后,会提出一些现有系统不合理或者可以优化的部分以及在工作中遇到人工不好解决但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阶段需要产品向用户了解常见问题,以及发现需要简化的环节,让用户主动向你表达他们的诉求。然后在现有基础上做优化,简化工作,比如公开审批信息、开放员工联系方式、公共资料查询等。 第三阶段、管理要求融入系统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较依赖信息系统了,这时可以纠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直接把管理要求嵌在系统里,达到企业管理效果。 比如:财务制度要求必须先收款再开票,技术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反馈进度,业务员在签单半个月未收到回款影响绩效等等,都可以通过系统的方式来管理。 这个阶段需要产品熟知公司的管理制度,了解各部门的管理要求。让管理者表达他们的管理诉求,将管理制度拆解为具体的系统设计,通过系统的方式达到管理效果。 第四阶段、通过数据监控企业经营情况 经过大量的数据积累,系统内的数据已经足够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了。企业管理者通过数据分析就知道新产业推行情况,员工的成长期等等,并且通过系统数据也能看出企业目前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这个阶段需要产品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多方面整理企业数据,将各板块的数据整理后呈现给各自需要的人,方便其对下一步做规划。 第五阶段、智能办公、解放人力 经过前期管理要求梳理,流程梳理,公司的前后端都能通过系统流水的运转起来。此时我们可以将流水线上多出的人员裁掉,减少人力资源投入,让标准规范的工作通过系统来运转,减少人为干预,把人员解放出来,做非标准、设计、思考的工作。 从上文我描述的情况来看,系统是先满足普通员工的诉求,再达到企业的管理要求。虽然信息系统的付费方是企业管理主,但实际使用更多的还是普通的员工,所以我们应该先照顾员工的使用习惯,再达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要求,这样推行起来才会更顺利。 以上是个人根据工作经验得出的信息系统应用的五个阶段。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分析。
  • 管理的精髓

    2020-2-80评论15523
    现代管理是集科学性、艺术性、战略性、组织性于一体的一门实践性学科,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是管理的“精髓”。 一、管理的组织性:让人做事 管理的组织性,体现为管理是组织、引导、整合有关资源,让别人做事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做。表现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承担的是计划、组织、引导、督促的职能。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往往不是看他亲自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他有没有把管理对象组织起来,朝着预定的管理目标努力。牢固树立组织的观念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类不同的管理者,一种是组织内目标清晰、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运转高效,全体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良性互动,最后高效达成管理目标。第二种管理者,没有全局观念,没有组织意识,不明白管理的职责,不理解管理的精髓,有了事情不是考虑如何调动和组织现有资源,而是一头埋进具体的事务当中,没有分工、没有协作,没有统筹、没有整合,事无巨细、必亲躬之,结果是组织内很多资源没有利用,很多人在看热闹,甚至起反的作用,而自己则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工作效果并不理想。这就是管理工作有没有组织性的差别。 二、管理的科学性:高效做事 管理之所成为科学,就在于通过有效管理能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高效达成目标。同样一件事,不同组织不同的人去做,其消耗的资源、花费的时间、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水平的差别。高效是衡量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准,失去了高效性就无从科学管理,管理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要实施高效管理,必须做到: 1、科学设定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管理工作的行动方向,是工作团队的共同指向,是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条件。在具体设定目标过程中要注意。一是必须和组织的总体目标及上级要求相一致。一项具体工作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总体目标服务,必须和上级组织的要求相一致,必须统一而不是矛盾,必须对实现总体目标有促进而不是阻碍。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正确理解上级要求和组织战略目标,理解本次任务的定位和作用,理解上级对本组织的要求,在大局下行动,在系统中谋划。二是必须充分发挥本组织的优势。每个组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的组织善谋划,有的组织技术强,有的组织创意好,有的组织执行实,设定目标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别人没有做、做不好、不会做的事,做自己最熟悉、最拿手、最擅长的事,做到事半功倍,效率最高。三是要有合适难度。目标定得过低,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工作热情,组织的潜能得不到发挥,资源效用没有发挥到极致;目标定得过高,根本无法达到,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和士气,要么知难而退,达不成目标,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实现,浪费资源和时间。 2、周密细致制订计划 制订工作计划是对管理工作全面谋划和安排的过程,是对管理过程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的过程,也是整合有关资源、科学谋划的过程,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管理活动的成败。工作计划应包括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完成时限、责任区分、奖惩措施等内容。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严谨、规范,使之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3、明确安排工作任务 要组织有关人员明确任务、职责、要求、标准、方法及注意事项,对管理过程 提出明确要求,对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布置。 4、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在管理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问题,督促各部门、各 环节按预定计划落实管理任务。 三、管理的艺术性:让人愉快做事 人是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也是最难管理的。让人愉快地做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人力资源是最宝贵和难得的资源的管理原则。同时,只有让人愉快地做事,才能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管理目标。 1、充分尊重人 人是有特殊需求的个体,按照需求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将追求更高层次的获得尊重、信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是人的天性。管理工作顺应了这一天性,就能把人管好,否则将导致失败。 2、放手使用人 要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大胆放权,放手使用,在赋予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权力,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有关困难。 3、合理调配人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相应的短板和弱项,要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要尽量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安排其愿意做的事,把做事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一种满足。 4、适时奖励人 人是需要激励的,当态度积极,工作主动,完成任务出色时,要采取表扬、评先、晋级、奖励等各种方式,给予及时肯定,不断强化其工作状态。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实施奖励,使奖励满足人的需要,使奖励的效果最优、最大。 四、管理的战略性:做正确的事 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达成一定目的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行为,其目的性和指向性是其重要特征。目标是否正确是衡量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根据。试想,一项管理的目标是错误的,其管理再有效,过程再严密,执行再有力,也不是我们需要的,有时甚至其负面作用会越大。 1、管理目标要与上级要求和组织的大目标相一致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是在上级的要求下进行的,都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理解组织的目标,准确定位管理的地位、作用,使部门的管理有效切合上级意图,有力服务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才能把事情做对。 2、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法律法规是全社会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共准则,违反了它不但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给组织带来纠纷和麻烦。所谓正确的事,首先是合法合 规的事,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符合行业共同遵守的行规和惯例。 3、管理目标要符合组织特点和优势 要充分研究和把握组织优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做自己能够做并做得好的事,在同行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要避免贪大求全,避免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组织陷于被动。
  • 2020年,请把这7个词贴在你的办公桌上

    2020-2-80评论15723
    分寸 分寸,是做人的关键。中国人做事,不管是打工、做生意还是创业,都讲究一个“度”。 话,不能说的太“绝”,要给别人留一点面子;事,不能做的太“死”,要给别人留一点余地。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聊的话题,不要反复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要过于苛责对方。 有时候,“城府”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掌握得好,能让彼此相处更舒服一些,这也是情商的体现;相反,毫无“城府”的人,说话口无遮拦、喋喋不休,也会让人讨厌、甚至忌恨。 放下 放下,比“得到”更难。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放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经付出的太多,不甘心、舍不得就这样轻易放手;殊不知,继续投入,有可能还会让自己损失更大。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 “坚持”是一种品质,但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却是一种智慧。 忽视 我有一位职场导师,他是一名大学副教授,业余在创业、做企业咨询、开培训会,还在网上义务给学生答疑解惑。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他:“老师,如果有人不认同你的观点、甚至讨厌你,你该怎么办?” 我以为这位老师会给自己辩解,不料他回答:“我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但我不在意。” 不在意!这句话说的很有趣。有时候,我们很努力的工作、很努力的付出,但总是有人不理解我们,总是有人不领情;我们真诚待人,被别人当作“老实人”欺负;我们努力上进,有人会用“读书无用论”来嘲笑我们…… 所以,不用在意这些“喷子”和“杠精”,我们只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今天努力为自己奋斗,明天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改变 改变自己,不仅仅是改变行动,还要改变自己的思维。 最近特别流行一个词叫“认知升级”。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到底怎么才算是“升级”了呢?猎豹移动董事长CEO——傅盛,有一次在香港约马云喝茶。聊天的时候,傅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掌管阿里巴巴集团的马云,几乎不用电子邮件!那么,他为什么能去指挥这个庞然大物般的公司呢?要知道,当时的阿里巴巴有数万名员工! 为此,傅盛琢磨了很久。后来,他发现了一个秘诀——马云并没有把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而是花很多时间去观察行业变化,然后从变化里找关键切入点,找到资源和人来配合。 傅盛说:“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所以,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你的“努力”用对地方。 底线 做人要有“底线”。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委屈”和“凑合”才能过得去;但这种“委屈”和“凑合”不是一味的退让,而是要有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不能让步的“底线”。 一个人再困难,借了的钱,必须还上,欠账不赖帐; 一个人再窘迫,也不能算计朋友,不管诱惑有多大; 一个人再喜欢,也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 更不要在一些重大决策上,违背了自己的良心…… 肯定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肯定和赞美。当你观察到对方的优点,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这种肯定和赞美,并不是“阿谀奉承”或者刻意去讨好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不论是职场上、生活中还是和另一半之间的感情,都是在一言一语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跟对方接触的时候,也不要盲目地夸,虽然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但真诚的赞美,并不是“把话说的好听”。如果对方觉得你的肯定和赞美都是无中生有、编出来的,或许会觉得你很虚假。 所以,花点时间去发现对方的优点,然后发自内心去肯定和赞美。 耐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回报。”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但偏偏有这样一些人,看到别人成功了,就觉得对方一定是走了什么“捷径”,以为自己只要找到这条“捷径”、就可以快速成功。 于是,网上出现了各种“大咖”、“大神”,教你如何快速变现、快速赚到百万年薪,只要你付几百块钱、参加他们的课程,就能少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弯路。 但如果你仔细研究这些大咖、大神,就会发现:他们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所以,新的一年,请沉下心来,耐心一点,脚踏实地,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能积淀成功的前提——注意,耐心只是成功的“前提”,有耐心不一定成功,但没有耐心,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以上七种品质,与你共勉!
  • IT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几个网络测试命令详解

    2020-2-80评论14713
    IT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经常要去处理一些网络上的故障,掌握下面几个简单的命令将有助于你尽快检测出网络故障所在,从而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Windows系统下通过开始-运行(或Win+R),输入cmd回车,在DOS命令行窗口中使用,Linux系统下在命令行终端下进行使用。 Ping ping命令用于检测本机到目标主机的连通性。ping命令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一个ICMP协议中的echo包,如目标主机存活,就向源主机返回一个ICMP协议的echo-reply包。 返回结果: ping命令默认发送32字节的数据包来测试与目标地址的连通性。本地主机收到从被测试的机器上返回的信息,返回32个字节分别用了16、18、14、13毫秒,TTL为54。TTL(Time to Live)的意思是存活时间值,通过该值可以算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经过了多少台网络设备。Ping统计信息已发送了4个数据包,已收到了4个,丢失了0个,发送时间最短为13毫秒,最长18毫秒,平均时间为15毫秒。 常见ping失败的结果分析: Request timed out(请求超时):目标主机已关机或者网络上没有这个地址,有时候目标主机确实存在,但设置了ICMP数据包过滤,比如开启了防火墙。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目标主机不能到达):路由表中没有连到达目标的路由,也有可能网卡或者网线出现了问题, 与“time out”的区别“time out”是ping包从本机发出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复。“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是ping包未从本机发送出去。 Unknown host(不知名主机):目标主机的名称不能被域名服务器(DNS)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可能是DNS有故障或者目标主机的名称不正确,或者与目标主机之间的通信线路有故障。 Transmit failed(传输失败):网卡工作不正常。 常用参数: -t:一直ping目标主机,按CTRL+C停止。 -a:ping的同时将地址解析为主机名。 -n [count]:发送指定个数的包给目标主机,默认为4个包。 -l [size]:指定发送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 -w [timeout]:指定超时等待时间,默认为1000ms。 Traceroute tracert命令用于查看本机到目标主机一共经过了多少个网络设备节点,当网络连接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来测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返回结果: 显示三次发送的ICMP包返回时间和途经路由器的IP地址,如果有主机名,还会包含主机名称,中间带有星号*的信息表示该次ICMP包返回时间超时。这个路由节点无法联通,原因可能是路由器上做了过滤限制,或者确实是路由的问题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用参数: -d:指定不将IP地址解析成主机名,这样会加快跟踪速度,默认情况会解析主机名。 -h [maximum_hops]: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比如“-h 5”跟踪5跳就结束。 Netstat netstat命令用来查看TCP\UDP等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用于检验本机各个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一般用于查看哪些端口正在使用中。 State状态含义: LISTEN:侦听来自对方的TCP端口的连接请求 。 SYN-SENT:在发送连接请求后等待匹配的连接请求 。 SYN-RECEIVED:再收到和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对连接请求的确认。 ESTABLISHED:对方主机与本机已经建立连接。 FIN-WAIT-1:等待远程TCP连接中断请求,或先前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FIN-WAIT-2:从远程TCP等待连接中断请求。 CLOSE-WAIT:等待从本地用户发来的连接中断请求。 CLOSING:等待远程TCP对连接中断的确认。 LAST-ACK:等待原来的发向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TIME-WAIT: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远程TCP接收到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CLOSED:没有任何连接状态。 常用参数: -s: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信息。 -e:显示以太网的统计数据。 -r:显示本机的路由表。 -n: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a:显示所有连接和侦听端口。 Telnet telnet命令用来查看目标地址某个端口是否可以访问,即检测端口对应的服务有没有启用。如果Windows系统没有telnet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程序-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勾选“Telnet clinet”确定。 输入命令“telnet ip或域名 端口号”回车,默认不加端口号为23端口。如果端口关闭或者无法连接,则显示无法打开到主机的连接。连接失败。 如果显示全黑的命令框,说明该端口是可以连通的。 以上就是常用的几个网络测试命令了,因为都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命令所以使用会非常方便,当然了在一些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还需要依靠一些别的工具软件来检测故障所在了~
  • 服务器维护清单中的7个步骤

    2020-2-80评论15971
    为了有效地维护服务器,服务器管理员必须执行主动的硬件和软件检查。而服务器的维护清单必须包括除尘、日志查看、软件补丁程序测试等。 即使具有服务器的性能和冗余功能,增加的工作负载整合和可靠性期望也会对服务器硬件造成损害。 服务器维护清单应涵盖物理元素以及系统的软件层配置。还必须考虑到以下事实:彻底维护需要的时间、人工时间和测试。使用清单有助于服务器管理员定义目标,并保持IT团队的正常运转。 1.制定维护程序 服务器管理员经常忽略计划维护窗口。不要等到出现故障时才开始维护;要留出时间进行例行的服务器预防性维护。 维护频率取决于服务器设备的使用年限、数据中心和需要维护的服务器数量。例如,与部署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冷却良好的数据中心中的新服务器相比,位于设备柜中的老旧服务器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组织可以根据供应商或第三方提供商的例行程序制定例行维护计划;如果供应商的服务合同每四个月或六个月要求进行系统检查,需要遵循这个时间表。 2.为准备停机做好准备 解决服务器维护清单上的项目之前,首先需要制定计划。这包括检查系统日志中是否有需要更加直接关注的错误或事件。如果系统日志表明特定内存模块有错误,则应订购替换的双列直插式内存(DIMM)并将其安装。同样,如果有可用的固件、操作系统或代理补丁/更新,请在计划的维护窗口之前先进行测试和审查。 制定明确的计划以使系统脱机并使其恢复服务。在进行虚拟化之前,服务器及其驻留的应用程序将需要停机才能容纳维护窗口,但这迫使服务器管理员在晚上或周末实施维护。 虚拟服务器支持迁移工作负载而不是停机,因此服务器管理员可以将应用程序迁移到其他服务器,并且只要在底层主机系统上进行服务器维护,它们就将保持可用状态。在维修之前,需要首先了解虚拟机的去向,将虚拟机迁移到选定的系统,并在关闭服务器进行维护之前验证每个工作负载是否正常运行。 此时,服务器管理员可以关闭服务器并将其从机架中移除。 3.检查气流路径 在服务器宕机之后,需要目视检查其外部和内部气流路径。清除所有可能阻碍冷却空气的积尘和碎屑。 从外部空气入口和出口开始,然后进入系统机箱,查看CPU散热器和风扇部件、内存,以及所有冷却风扇叶片和风道。从机架上卸下服务器之后,需要确保服务器清洁。采用干净、干燥的压缩空气清除防静电工作区上的灰尘或碎屑。 除尘并不是一个新的过程,但仍然是必要的。灰尘是一种绝热材料,因此去除灰尘尤为重要,因为替代的冷却方案和美国供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RAE)的建议已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工作温度。灰尘和其他气流障碍会导致服务器消耗更多的能量,甚至可能导致组件故障。 4.检查本地硬盘 服务器依靠内部硬盘进行引导、工作负载启动和存储以及用户数据。磁盘介质问题损害了工作负载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导致硬盘过早故障。使用“检查硬盘”实用程序之类的工具来验证硬盘的完整性,并尝试恢复硬盘上的任何坏的扇区。 采用磁性媒质的硬盘并不完美。其常见的问题包括损坏扇区和碎片化。在发生存储错误后,RAID在保持数据完整性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体积较小的1U机架服务器无法提供足够的物理空间来部署硬盘阵列。 只要NT文件系统和文件分配表硬盘文件碎片不会消失,只要文件系统使用第一个可用集群的硬盘空间即可。碎片会减慢服务器硬盘的速度并导致故障。Optimize-Volume实用程序Windows Server 2016对存储层进行碎片整理和处理。 5.验证日志数据和事件 服务器在事件日志中记录了大量的事件信息。没有仔细检查系统、恶意软件和其他事件日志,没有服务器维护清单是不完整的。当然,关键的系统问题应立即引起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注意,但无数小问题可能预示着长期的问题。 在检查日志时,管理员应检查报告设置并验证正确的警报和警报接收者。例如在检查日志时,管理员应检查报告设置,并验证正确的警报和警报接收者。例如,如果技术人员离开服务器组,则需要更新服务器的报告系统。 还要仔细检查联系方式。如果错误发生在工作时间之外,则向技术人员所在公司的电子邮件地址提供发生错误的报告将是无效的。 当日志检查发现长期或重复出现的问题时,主动调查可以在问题升级之前解决问题。如果服务器的日志报告内存中的可恢复错误,它将不会触发严重警报。但是,如果有重复的情况表明模块出现问题,则管理员可以执行更详细的分析,以识别即将发生的故障。 如果问题不够严重,不会关闭服务器,管理员可以将服务器恢复到生产状态,直到出现替换硬件。 6.测试补丁和更新 服务器的软件栈(BIOS、操作系统、管理程序、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必须协同工作。不幸的是,软件代码很少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一难题的部分经常被修补或更新,以修复错误、提高安全性、简化互操作性,以及提高性能。 任何软件都不应具有自动更新。管理员应确定是否需要修补程序或升级,然后彻底评估和测试更改。 软件开发人员可能无法测试每种可能的硬件和软件组合,因此需要明智地选择补丁和更新,以避免性能问题或工作流程中断。例如,监视代理程序补丁可能会导致重要的工作负载问题,因为新代理程序占用的带宽比预期的要多。 向DevOps的迁移具有较小且更频繁的更新,这增加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组织仍必须在实验室中测试任何修补程序或更新,然后才能将其部署到沙盒或测试安装程序中,并且始终具有还原原始软件配置的能力。 7.记录所有系统更改 在维护时段内,服务器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例如硬件、软件或系统配置更改。服务器管理员完成服务器维护清单后,对他们进行仔细检查并记录所有新系统状态至关重要。例如,更改网络适配器、添加或更换内存或更新操作系统会更改系统的配置。 依赖系统配置管理工具的组织可能需要更新或发现任何更改,在允许系统重新投入使用之前,将这些更改记录到配置管理数据库中。服务器管理员必须更新任何强制的或所需的状态配置状态,以允许进行更改。 还要验证系统的安全状态,例如防火墙设置、反恶意软件版本或扫描频率和入侵检测设置。安全检查确保系统软件的更改不会无意间暴露出在先前配置中关闭的所有攻击面。 服务器重新联机后,不要忘记更新任何系统备份或灾难恢复(DR)内容。 验证服务器的备份/灾难恢复频率保持不变,除非必须特别调整任何相关设置以反映服务器的新用例。
  • 服务器为什么做raid?

    2020-2-80评论15384
    首先raid分为软raid和硬raid,两者实现的方式不同: 软raid依靠于Linux的MD(multi disks)内核模块实现磁盘的扩容和数据的冗余,只有在已经装过系统的PC或者服务器上才可以做设置,一般把同一个逻辑磁盘做在两个不同的物理磁盘的相同分区上 而硬raid则由主板制造商的芯片进行控制,一般需要进入到BIOS界面进行相关设置,它的可靠性相对于软raid更高,但价格也更高 现在的服务器上一般采用软硬raid同时使用的策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各个raid等级: RAID主板控制芯片(对内): 单独对主板内的各个组件,其它组件感觉不到有多快硬盘同时实现 一块逻辑硬盘的功能 RAID主板控制芯片(对外): 将多块物理硬盘虚拟成为一块逻辑硬盘 条带化技术 镜像机制实现数据冗余 校验盘机制实现数据冗余 RAID0 条带 性能提升: 读,写 冗余能力(容错能力): 无 空间利用率:100% 至少2块盘 RAID1 镜像 性能表现:写性能下降,读性能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1/2 至少2块盘 RAID4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n-1)/n 至少需要3块 RAID5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n-1)/n 至少需要3块 RAID1+0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1/2 至少需要4块 RAID0+1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1/2 至少需要4块 RAID5+0 性能表现:读、写提升 冗余能力:有 空间利用率:(n-2)/n 至少需要6块 以上就是常见的raid级别: 一般硬raid都采用raid01的方式,因为出现故障时不需要在不同硬raid磁盘中进行数据同步 而软raid跟上说说一样,一般都是做在不同磁盘的相同分区,保证一块磁盘损坏,另一块数据有备份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数据的可靠性,这就跟为了保证而成网络的冗余而使用vrrp等技术一样。 66 赞 踩 35评论 分享 举报 蛮桃美食荟萃 电子数码产品经营部经理 美食领域创作者 12-24 15:46 关注 我是做戴尔企业服务的。做RAID,对于商业领域,特别是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企业领域里头,RAID用的最多的是RAID1 RAID5,当然还有少数小公司做RAID0。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是RAID0的用处还是有自己的市场的。 RAID1 我们简单点说,就是2个硬盘保证一份数据,假设你有2个1000GB硬盘,做成RAID1后,那么系统只显示1000GB给你使用,另外一个1000GB,在后台进行备份,这样万一其中一个硬盘坏了,那么可以随时从另外一个好的硬盘当中启动系统和找到数据。 RAID5 还是简单点说,就是跟上面一样,只不过数量就变成了行业里说的口头禅,比如3保1还是5保1,也就是更多硬盘保证一份数据,同时速度要快于RAID1阵列,这个也是目前一些大型企业和公司使用最多的方案了。 RAID0 这种最爽快,不考虑数据安全不安全,就突一个字:快。意思是你有2个硬盘容量和转速相等的硬盘,可以组建成1个阵列盘,速度是1个硬盘的两倍,这个可以无限叠加,只要你主板接口够,内存CPU等处理的过来。所以适合游戏玩家。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