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
现在位置:首页 > 作者 玉龙之乡 的所有文章
  • 单位内部DNS架设及域名解析服务

    2020-4-50评论13090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内部局域网通过光缆、交换机等高速互连设备连接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的中型网络,网络上的主机和用户也随之日渐增多。作为 Internet的缩影,企业内部网上的各类服务器(如WWW服务器、FTP 服务器、E-mail服务器及各种备份服务器)也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多,有些企业甚至给其内部的用户提供WWW虚拟主机服务。这样一来,系统的维护会越来越繁琐,一大堆IP地址让人无法记忆。这时候您就应当考虑给您的内部网建一个域名服务器(DNS)了。  一、确定内部网域名解析的范围  Internet上的域名服务,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的域名服务器提供。域名服务的理解,牵涉到DNS网络体系结构、分布式数据库等理论知识,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笔者仅以在NT Server 4.0服务器上建立域名服务器为例,实例介绍内部网络中域名服务器的建立方法。  笔者假设您要在内部网络中提供以下服务器的域名解析:  WWW 服务器1: www1.mydom.com.cn 192.168.0.150  WWW 服务器2: www2.mydom.com.cn 192.168.0.151  FTP 服务器1: ftp-Server1.com.cn   192.168.0.250  FTP 服务器2: ftp-Server2.com.cn   192.168.0.251  Email服务器: mail.mysvr.com.cn   192.168.0.253  域名服务器: dns.com.cn       192.168.0.100  二、实现域名解析的软件安装与配置  首先要保证NT Server服务器安装和运行正常(NT Server应该安装的补丁包(SP5或SP6)都已经安装);服务器的网卡及网络参数配置正确,安装了“TCP/IP”网络通信协议且设置了合适的 IP 地址,服务器能与网络上的电脑正常通信。本例中,假设NT Server的主机名为:“MYSERVER”,IP 地址为:“192.168.0.100”。  1.安装和启动“DNS Service”服务:打开“控制面版”,双击“网络”图标,进入网络设置界面。选择“服务”标签,单击“添加”按纽,选择“Microsoft DNS服务器”后,按“确定”按纽。安装程序拷贝一些必需的文件后,回到网络设置界面。  这时,按“确定”按纽,安装程序会自动进行一番设置,然后要求重新启动机器。机器重新启动后,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公用)”选单下会出现“DNS 服务器”选单项。这时再打开“控制面版/服务”,应能看到“Microsoft DNS Server”服务已经启动(如果没有启动,可以手工启动)。 2.域名服务器配置:执行“开始/程序/管理工具(公用)/DNS服务器”,出现“域名服务管理器”操作界面。进行域名服务器的创建和分级域名的建立,最后设置主机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  1)建立DNS服务器名:选择域名服务管理器窗口左侧的“服务器清单”,点击鼠标右键,执行弹出选单的“新建服务器”命令,弹出“添加DNS服务器”窗口,在文本框中输入DNS服务器即NT Server的主机名或IP地址,并确定。本例中假设输IP地址为:“192.168.0.100”。这时,新建的DNS服务器名 “192.168.0.100”就出现在 DNS 服务器清单中。  2)建立反向查询区域:反向查询区域存放反向域名解析必需的记录信息,提供给一些需要进行反向域名解析的应用。最好先建立“反向查询区域”,然后再建立“区域”,这样会给添加记录带来很大的方便。  选择刚刚新建的DNS服务器名,单击右键,执行弹出选单中的“新建区域”命令,出现“为192.168.0.100创建新区域”窗口。区域类型选“主要”,点击“下一步”;在区域信息的“区域名”文本框中反向输入“www1.mydom.com.cn 192.168.0.150”所对应的IP地址,并在后面再加上“.in-addr.arpa”,即为:“150.0.168.192.in- addr.arpa”;再点击“区域文件”文本框,该文本框中会自动出现“150.0.168.192.in-addr.arpa.dns”的内容;左键单击“下一步”,再单击“完成”。这样,“www1.mydom.com.cn 192.168.0.150”对应的反向查询区域“150.0.168.192.in-addr.arpa”就建立好了。 三、DNS客户端的设置 客户端DNS的配置,运行“控制面板”中的“网络连接”,在打开的窗口中鼠标右键单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出现如图1.18所示对话框,在“首选DNS服务器”处输入DNS服务器的IP地址,如果还有其他的DNS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话,在“备用DNS服务器”处输入另外一台DNS服务器的IP地址。 如果有多台DNS服务器,请单击图中的“高级”按钮,在DNS标签下逐一添加多个DNS服务器的IP地址,DNS客户端会依序向这些DNS服务器查询。
  • 配置内网DNS实现内部域名解析

    2020-4-50评论14547
    配置内网DNS实现内部域名解析 服务器 实战目的: ü 配置内网的DNS服务器实现内网服务器的域名解析。 ü 配置内网的DNS服务器减少到Internet的域名解析流量。 ü 配置内网的DNS服务器实现Internet上服务器的域名解析。 网络环境: 企业场景: 在微软河北技术支持中心,有一个内部办公网站,网络管理员打算员工使用访问WebServer,有一个内部用的FTP站点,网络管理员打算办公人员使用ft访问FTPServer,内部有一个邮件服务器Mailserver,网络管理员打算办公人员使用mai访问该服务器。 域名没有在Internet上注册,因此内部员工的计算机要想解析、ft和mai域名,必须使用内网的DNS服务器DNSServer。 办公人员除了访问内网的服务器,还需要访问Internet,因此DNSServer必须能够将访问Internet的域名解析请求转发到Internet服务器上的DNS。 2.1.1 配置内网的DNS服务器 任务: ü 配置DNSServer使用Internet上DNS服务器。 ü 配置DNSServer使用Internet上的DNS根提示。 ü 创建正向区域 步骤: 1. 在DNSServer上,更改本地连接的TCP/IP协议属性使用Internet上的DNS服务器作为首选的DNS服务器。 2. 右击DNSServer服务器,点击“属性”,在根提示标签下,选中rootDNS.ns,点击“删除”。      3. 在出现的警告提示符下,点击“是”。 4. 右击DNSServer,点击“配置DNS服务器”。      5. 在出现的欢迎使用DNS服务器配置向导对话框,点击“下一步”。 6. 在选择配置操作对话框,选择“只配置根提示”,点击“下一步”。      7. 在正在完成DNS服务器配置向导对话框,点击“完成”。 8. 打开DNSServer服务器属性,在根提示标签下,可以看到已经添加了Internet上默认的根DNS服务器。选中IP地址未知的根DNS服务器,点击“编辑”。     9. 在出现的编辑名称服务器记录对话框,点击“解析”。 10. 可以看到能够解析出正确的IP地址,点击“确定”。      11. 右击“正向查找区域”,点击“创建区域”。 12. 在出现的欢迎使用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点击“下一步”。     13. 在出现的区域类型对话框,选择“主要区域”,点击“下一步”。 14. 在区域名称对话框,输入,点击“下一步”。      15. 在区域文件对话框,保持默认的选择和文件名,点击“下一步”。 16. 在动态更新对话框,选择“不允许动态更新”,点击“下一步”。      17. 在正在完成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点击“完成”。 18. 右击区域,点击“新建主机”。     19. 在新建主机对话框,输入www和IP地址10.7.10.45,点击“添加主机”。 20. 添加ftp和mail主机记录。      2.1.2 在内网计算机上测试 任务: ü 配置Sales计算机使用内网的DNS服务器DNSServer作为首选的DNS服务器。 ü 使用nslookup测试内网服务器的域名解析,测试Internet上域名解析。 ü 查看内网DNS服务器缓存的结果。 步骤: 21. 在Sales计算机上,更改本地连接,配置计算机使用内网的DNS服务器DNSServer作为首选的DNS服务器。 22. 在命令行界面下输入nslookup,测试内网域名域名解析,测试Internet 中域名解析。      23. 在DNSServer服务器上,打开DNS管理工具,点击“查看”à“高级”。 24. 点击“显示缓存的查找”,可以看到缓存的结果。如果内网中的其他客户端再次解析相同的Internet域名,DNSServer服务器就会从缓存中查找结果,这样就会减少到Internet的域名解析流量。     
  • 全网最全免费电子地图软件,27大类,106种风格,总有一款适合你

    2020-4-50评论14245
    说到电子地图大家并不陌生,百度高德日常逛街必备,google earth 科研探险工作者的最爱。 网上各类电子地图浏览软件不计其数,但有没有一款软件能把所有常见的地图服务都包括了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非常好用强大的地图浏览软件,迈高图。 这款软件不管你是科研工作者,学生、老师、探险者、设计师还是工程师都非常实用,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它有多强大。 1.拥有最全的地图资源 据小编不完全统计,迈高图支持超过27个大类,超过106种风格或子类型的地图,可以说全网最全。 2.高质量的地图显示 迈高图收集的地图资源质量非常高,显示效果极佳。 同样是google卫星图,迈高乐显示的速度比其他同类软件效果好,速度更快。 3.丰富的配套工具 支持面积量算。 支持距离量算。 支持剖面生成显示。 支持专业的校准,包括四参数、七参数精确配准。 POI搜索、定位。 要素标绘。 高清打印截图。 4.支持极速下载 所见即所得,几乎所有的地图都支持下载,输出各类软件使用格式,支持拼接高清大图。 5.专业性极强 地质图、植被图、海洋地图、地形图、温度图、辐射图,人口专题、景观专题、区划图、水系图、地表覆盖图等等。太多了,小编用着有点爽,感觉有点飘,哈哈。 地表覆盖图 地质图 地形图 海洋地图 总之,如果你需要一个全功能的电子地图软件,这款就够了。
  • 服务器和云服务器的优缺点

    2020-4-50评论13080
    物理服务器 指实实在在、存在的硬件专用独立主机或服务器设备,性能和稳定性都比较强,因此,价格也相对比较昂贵,需要用户自己根据需求进行配置、管理及运维。简单来说,物理服务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台“电脑”,实际上所有网站的程序都在这个“电脑”上运行。 云服务器 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独立服务器虚拟成多个小的服务器,每个云服务器的运行和管理都完全独立,具有单独的操作系统,可分配独立公网IP地址、超大磁盘、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内存、CPU资源等,网站运行环境和空间安全都需要用户自己去配置,对用户的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的。 云服务器是云计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各类互联网用户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应用三大核心要素:计算、存储、网络,面向用户提供公用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 服务器和云服务器的优缺点 物理服务器 VS 云服务器 成本优化 物理服务器而言,无论用还是不用,设备就在那里,成本就在那里,照样算钱! 云服务器遵循按需购买,按照使用量付费的原则,具有成本低、弹性伸缩、管理便捷等特点。 服务优化 物理服务器服务常规指实体服务器托管和租用两种服务类型,实体服务器托管是由用户自行购买硬件发往机房托管,期间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户单方独立完成,IDC数据中心提供IP接入、带宽接入、电力供应和网络维护等,租用是由IDC数据中心租用实体设备给客户使用,同时负责环境的稳定,用户无需购买硬件设备; 云服务器服务是指是从基础设施(Iaas)到业务基础平台(PaaS)再到应用层(SaaS)的连续的整体的全套服务,IDC数据中心将规模化的硬件服务器整合虚拟到云端,为用户提供的是服务能力和IT效能。 相较传统IDC服务模式,云计算IDC增值服务是相关于传统IDC增值服务的升级,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下对传统IDC服务的升级版!云计算IDC情况下,可获得具备高扩展性和高可用的计算能力,用户也再无需担心硬件设备的性能限制等带来的问题。 资源优化 物理服务器,在硬件服务器的基础进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台虚拟机共享一台实体服务器性能。 云服务器可通过资源集约化实现的动态资源调配,云计算可以实现横向/纵向的弹性资源扩展和快速调度,传统IDC提供的资源难以承受短时间内的快速再分配,且不说企业等待的时间成本,本身而言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云服务器而言,通过更新的技术实现资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数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分配资源实现快速可用,可以有效地规避资源闲置的风险。此外,传统IDC远不如云计算IDC那样可以跨实体服务器,甚至实现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有效整合。 效率优化 云计算IDC服务相较传统IDC服务,前者采取更加灵活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技术提升和优化使用户从硬件设备的管理和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内部业务的开发和创新,由云服务商负责云平台本身的稳定,通过这种责任分担模式使整个平台的运行效率获得提升! 售后优化 首先,云服务器归于基本电信增值服务,所以其服务提供商需要获得工信部的批阅以具有相应的运营资质。云服务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备案等业务流程的支持,也是确保客户可以合法合规的运营。再者,当服务器使用过程出现问题时,需要运营商的协助才可以解决,这种情况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主机商的售后支持,大多数云服务商而言都会提供7*24小时的云服务器售后支持服务,这点也可以打消用户的使用顾虑,让用户安心、放心!
  • 不重启Java服务,如何对线上代码快速热更新?

    2020-4-50评论12971
    需要热更新代码的场景 (1)当线上服务器出现问题时,有些时候现有的手段不足以发现问题所在,可能需要追加打印日志或者增加一些调试代码,如果我们去改代码重新部署,会破坏问题现场,可以通过热部署的手段来增加调试代码 (2)线上出现紧急bug,通过Review代码找到问题,修改好后打包部署的流程可能比较久,可以通过热部署代码及时解决问题 Arthas的使用 使用阿里巴巴开源的Java诊断工具---Arthas,他可以附着在我们的Java服务器进程上面,查看服务器状态,jvm状态等各种参数指标,还可以进行热更新 1、下载启动Arthas wget https://alibaba.github.io/arthas/arthas-boot.jarjava -jar arthas-boot.jar 2、启动后会显示当前机器上面所有的java进程,选择我们需要监控/修改的进程,输入序号回车 3、一些常用命令,如果线上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各项指标是否有异常 dashboard——当前系统的实时数据面板thread——查看当前 JVM 的线程堆栈信息jvm——查看当前 JVM 的信息sysprop——查看和修改JVM的系统属性sysenv——查看JVM的环境变量getstatic——查看类的静态属性 (1)打印前五名最消耗CPU的线程,可以及时找到CPU过高的代码位置 thread -n 5 (2)查看某个函数的调用堆栈 stack <类全包名> <函数名> (3)查看某个函数的哪个子调用最慢,耗时最久的调用会标红显示,可以方便找出某个功能中最耗时的操作 trace <类全包名> <函数名> (4)监控某个函数的调用统计数据,包括总调用次数,平均运行时间,成功率等信息 monitor <类全包名> <函数名> 4、输入exit可以退出当前的连接,但是附着在服务器进程上的Arthas依然在运行,完全退出可以输入shutdown 热更新 1、首先找到我们需要更新代码的全包名,通过jad命令将线上正在运行的代码反编译出来 jad --source-only <全包名> > <导出目录+文件名> 2、拿到java代码后,我们根据需求来修改代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热更新代码的实际原理是调用Java基础类java.lang.instrument.Instrumentation的redefineClasses方法,他可以通过修改字节码来替换已有的class文件,其中有诸多的限制: (1)比如不能增加或删除field/method (2)没有退出的函数不能生效,比如一个函数体内是一个where(true)循环,永远不会结束,那么我们修改的代码也永远不会生效 我们可以在函数中增加一些代码,比如增加日志打印等 3、修改好代码后,我们要找到这个这个类对应的类加载器,再去加载这个class,执行如下命令会返回类加载器的对象地址 sc -d <全包名> | grep classLoaderHash 4、通过内存编译将Java文件编译成Class文件 mc -c <类加载器的对象地址> <Java文件所在目录+文件名> 5、最后,我们通过命令将class文件进行热更新 redefine <Class文件所在目录+文件名> 6、更新完毕不出意外会立即生效,这时候就可以去验证代码是否生效了
  •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虚拟化、软件化数据中心的一切资源,专门的软件会代替专门硬件,贯穿整个数据中心。

    2020-4-50评论12920
    1、基础设施层 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底层是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和各种网络交换设备。 2、资源抽象层 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硬件的能力需要被抽象成为能够统一调度管理的资源池。在这一层次,主要有以下一些关键技术帮助完成虚拟化和池化的工作。主要包括: ●软件定义计算: 软件定义的计算是针对x86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将x86系统转变成通用的共享硬件基础架构,原先多台服务器完成的工作可以整合到少数服务器完成。 ●软件定义存储: 软件定义的存储可以对存储资源进行抽象化处理,它把应用于服务器的先进技术运用于存储领域,可对异构存储资源进行抽象化处理,以支持存储的池化、复制和按需分发,并以应用为中心进行消费和管理,最终实现基于策略的自动化。 ●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的网络与安全会创建一个二层到七层的网络服务,通过创建软件驱动型抽象层将网络连接与安全组件与底层物理网络基础架构完全分离,因此它可以确保硬件独立性,使得网络连接与安全服务摆脱与硬件绑定的限制。 3、资源管理层 要统一管理虚拟化之后的资源,不仅仅是将状态信息汇总、显示在同一个界面,还需要能够用一套统一的接口更进一步集中管理这些资源,如让用户对数据中心中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能提供相关权限控制、数据备份、高可靠等额外的特性。 4、应用服务层 比资源管理更贴近最终用户的是一系列的服务,对于配置这些服务来说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独特优势是自动化。绝大多数部署的细节都是预先定义的,管理员只需要调整几个参数就能完成配置。
  • SD-WAN技术到底是什么?

    2020-4-50评论12949
    SD-WA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方式, SD-WAN,是利用成熟的软件技术(如智能路由调度、应用优化、TCP 优化、QOS 等),结合和传统网络资源(互联网、窄带专线、MPLS、LTE、裸光纤等等)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传统资源的性能,核心是让用户自主对广域网智能管理,用户可以按照预期的策略对广域网的流量进行调度,整合 MPLS、专线、裸光纤、互联网、LTE 等多种网络线路资源,进行广域网的流量调度,使能普通互联网线路专线级别,降低流量成本,提高多线带宽利用率。 SD-WAN典型架构图 核心功能:基于多线智能调度和链路质量优化,提升业务体验 QOE探测:高频率探测overlay隧道时延、丢包、抖动等QOE参数 智能应用调度引擎:智能选路引擎,保障业务可续可用 构建隧道:解耦底层路由、构建隧道封包传输 SD-WAN VS VPN VS 物理专线 易运维:全局设备、链路、应用流量可视化
  • 实时视频直播客户端技术盘点Native、HTML5、WebRTC、微信小程序

    2020-4-50评论13729
    1、前言 2017 年 12 月,微信小程序向开发者开放了实时音视频能力,给业内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连麦互动视频直播技术在 2016 年直播风口中成为视频直播的标配,然而只有在原生的 APP 上才能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 那时候,在微信小程序中无法进行实时音视频互动。微信小程序在去年 12 月宣布开放实时音视频能力,再加上去年 6 月苹果宣布即将支持 WebRTC,业内一下子千树万树梨花开,前途一片光明。 连麦互动直播技术和微信小程序以及 WebRTC 能产生怎么样的化学作用?开发者在微信小程序或者浏览器 WebRTC 上实现连麦互动直播技术的时候,需要知道什么和考虑什么? 连麦视频直播的客户端主要包括:原生 APP、浏览器 H5、浏览器 WebRTC、微信小程序。浏览器上的应用包括 H5 和 WebRTC,前者可以拉流观看,后者可以实现推流和拉流。 2、视频直播客户端技术之Native APP 原生 APP 终端音视频引擎的结构框图如下,基本包括了音频引擎、视频引擎和网络传输,合称实时语音视频终端引擎。这里还包含底层的音视频采集和渲染,还有网络的输入输出能力,这是操作系统开放的能力。 原生 APP 有个天然的好处,它是直接和操作系统打交道的,操作系统开放的资源和能力它都可以直接用,比如说音视频的采集渲染,还有网络的输入输出。套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和操作系统对接,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用户体验。 在原生 APP 上实现连麦直播的优势是,对上面所说的七个环节有较好的把控,可以获得比较低的延迟,能自研实现语音前处理 3A 算法,包括回声消除,还有对抖动缓冲策略和码率自适应的策略都有比较好的把控。另外,可以自主选择使用 RTMP 协议还是基于 UDP 的私有协议,对抗弱网环境更加有保障。 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前处理技术,比如美颜、挂件、变声等,原生 APP 都可以通过开放前处理接口让开发者实现或者对接这些技术。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因为浏览器 WebRTC 和微信小程序都没有开放前处理接口,开发者没有办法自行实现或者对接第三方的美颜或者挂件等技术模块。 在原生 APP 上,开发者可以得到全面的把控能力,让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主流的视频直播平台都有自己的原生 APP 平台,而浏览器和微信小程序相对来说是辅助的。原生 APP 的用户体验是最好的,而且对开发者来说也是最可控的。 在原生 APP 上实现连麦直播的劣势是什么呢?开发门槛高,开发周期长、人力成本高。另外,从获取用户和传播的角度来讲,也没有浏览器和微信小程序那么便利。 3、视频直播客户端技术之浏览器(HTML5) 浏览器 H5 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有好处也有劣势,好处是开发成本低,容易传播,劣势是只能拉流,不能推流,不能做到多个用户连麦直播。另外,在浏览器 H5 上延迟也是比较大。如果使用 RTMP 或者 HTTP-FLV,延迟会在 1 秒到 3 秒之间,如果用 HLS 延迟会大于 8 秒甚至 10 秒,这么大的延迟就根本就不允许实现连麦直播。 使用这三种协议都是通过浏览器 H5 中的播放器来播放的。在多主播连麦互动的场景中,一个播放器里面只能播一路视频流,三个主播就得三个播放器,因此看不到多个主播同框连麦互动的情形。如果要看到多个主播同框互动的画面,就必须把多路流混合成一路流,在单个播放器里面播放。 另外,浏览器 H5 的源代码是开放的。如果在浏览器上把音视频终端引擎实现了,相当于对外公开了所有核心的源代码。因此,还没有见过哪个厂商在浏览器 H5 上完整地把音视频引擎真正做出来。即使你愿意做出来,浏览器也不会允许你这样做,开发者和操作系统之间隔着浏览器,如果浏览器不把操作系统的核心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开发者就不能自主采集和渲染,不能掌控网络输入输出,类似流控码控等功能无法实现。 在浏览器 H5 中也可以通过 websocket 来传输,用 jsmpeg 来播放,视频编解码的格式用 mpeg1。 mpeg1 是一个比较老的媒体格式,所有浏览器都支持。在浏览器中使用 jsmpeg 播放器播放 mpeg1,所有浏览器也可以支持。这么做可以获得比较低的延迟,但是还是无法推流,没办法实现连麦直播。 4、视频直播客户端技术之浏览器(WebRTC)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遗憾,浏览器 H5 虽然很容易传播,开发简单但是体验欠佳,不能连麦直播。那么在浏览器上能不能推流,能不能实现连麦直播呢?答案是可以的,那就要用到 WebRTC。 这里说的 WebRTC 是指已经被内嵌到浏览器里面,被浏览器支持的 WebRTC,而不是 WebRTC 的源代码。部分主流浏览器内嵌了 WebRTC,对开发者开放了浏览器的实时音视频能力。 上图是 WebRTC 的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 WebRTC 包括了音频引擎,视频引擎、传输引擎等,最底层的虚线框表示可以重载,也就是说浏览器把最底层的音视频渲染和网络传输的底层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进行重载。音频引擎中,包括了两个编解码器:iSAC 和 iLBC,前者针对宽带和超宽带的音频编解码,后者针对窄带音频编解码。 音频引擎还包括了音频抖动缓冲,回声消除和噪音抑制模块等。抖动缓冲中的 NetEQ 算法可以说是 WebRTC 里面的精华之一。 视频引擎中,包括了 VP8 和 VP9 的视频编解码器,甚至是即将到来的 AV1。视频引擎还包括视频抖动缓冲和图像质量增强等模块。传输引擎,WebRTC 使用的是 SRTP(Secured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安全实时传输协议。 最后,WebRTC 采取 P2P 的通信方式,没有媒体服务器等后端的实现。以上是 WebRTC 的简单介绍。 浏览器 WebRTC 一般的优势和劣势这里就不再重复,请大家自行百度,这里只说重点。浏览器 WebRTC 的好处就是实现了相对完整的音视频终端引擎,允许在浏览器上推流,可以实现连麦直播。 然而,浏览器 WebRTC 也有不足: 没有开放前处理接口,美颜和挂件这些模块没办法接入第三方的或者自研方案; 媒体服务器后端没有实现,开发者要实现媒体服务器,然后通过开源 WebRTC 网关(比如说 janus)接入; 编解码器、抖动缓冲和语音前处理 3A 等能力只能依靠 WebRTC,不能自行定制化; 部分主流浏览器是不支持 WebRTC 的,特别是苹果的浏览器。虽然说去年苹果宣布支持 WebRTC, 但是目前 iOS Safari 最新版本对 WebRTC 的支持并不好,iOS Safari 的主流版本并不支持 WebRTC,在 iOS 上面微信浏览器也是不支持 WebRTC 的。 由于 WebRTC 不提供媒体服务器的实现,因此需要把浏览器 WebRTC 接入到媒体服务器后端,这个可以是自研的,也可以是第三方的服务。浏览器 WebRTC 和媒体服务器后端之间的协议和媒体格式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做协议和格式的转换。WebRTC 用的基于 UDP 的 SRTP,需要把它转换成媒体服务器的基于 UDP 的私有协议。另外,媒体格式也需要转换,因为 WebRTC 中语音视频格式默认用的是 VP8 或者 VP9。同时实时传输网络中有关信令调度也需要做一些调整。浏览器 WebRTC 和媒体服务器后端之间的接入层也可以采用开源的 WebRTC Gateway(比如说 janus)来实现。 浏览器是类似操作系统的一种超级应用,它坐拥重要的流量入口,然而它也是开发者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商”。开发者通过 WebRTC 获得浏览器开放的实时音视频能力,然而也必须要承受 WebRTC 带来的痛苦。 5、视频直播客户端技术之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什么?是跑在微信上面的轻型应用。微信是什么?是类操作系统的超级应用。这些特征和浏览器以及 H5 是不是很接近?H5 是浏览器支持的轻型应用,而浏览器是类操作系统的超级应用。浏览器背后是各大国际科技巨头,不像微信这样背后只有腾讯一个互联网巨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小程序、浏览器 WebRTC 和 H5 是有相通之处的。 微信小程序可以类比为浏览器 H5 那样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结构。其中 HTML 对应微信小程序的 WXML,CSS 对应小程序的 WXSS,小程序的脚本语言和 JS 是一样的,只是框架不一样。微信小程序提供了两个标签,一个是<live-pusher>,一个是<live-player>。<live-pusher>就是推流,<live-player>就是拉流,可以实现单向直播或者连麦直播。小程序提供两种模式:LIVE 和 RTC,LIVE 支持单向直播,RTC 支持低延迟的连麦直播。目前微信小程序推流采用 RTMP 协议,如果要和私有协议互通,需要进行协议转换。 微信小程序开放了实时音视频能力,对业界来说是重大利好。然而,根据上面的信息和逻辑,我们也看到采用微信小程序实现连麦互动直播的好处和不足。 好处有三点: 1)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基本和 H5 的开发难度差不多; 2)很容易传播和获客,充分利用好微信的优质流量; 3)可以推流和拉流,允许实现连麦直播和实时语音视频通话。 不足有四点: 1)你会受制于微信小程序的实时音视频能力,比如说,如果它的回声消除有某些问题,你只能等微信团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优化,而自己没有任何办法去优化; 2)小程序没有开放前处理接口,只能使用小程序自带的美颜或者变声功能(如果有),不能对接自行研发或者第三方的美颜或者变声模块; 3)通过 RTMP 协议推流和拉流,不能和基于 UDP 的私有协议互通连麦。如果要实现和基于 UDP 的私有协议互通连麦,就必须要增加接入层来转换协议格式甚至媒体格式; 4)没有实现后端媒体服务器,开发者必须要自行实现媒体服务器,或者把微信小程序接入到第三方的实时通信网络。 浏览器通过 WebRTC 开放了浏览器的实时音视频能力,而微信通过小程序开放了微信的实时音视频能力,在两个类操作系统的平台上允许开发者去实现连麦直播和实时音视频通话。然而,无论 WebRTC 还是小程序只是在终端上带你入门,对开发者来说,要真正实现整套系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的。 如果要将微信小程序接入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中间得有接入服务器,我们叫接入层。在接入层我们需要做协议的转换,比如说,如果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是使用基于 UDP 的私有协议,那么要把 RTMP 协议转为基于 UDP 的私有协议。还有媒体格式的转换,如果和实时传输网络的媒体格式不一样,还需要进行转换。 6、视频直播客户端技术之WebRTC 通过WebView接入小程序 还有别的方法在小程序上做连麦直播互动吗?必须要使用微信小程序开放的语音视频能力吗?也不一定。下图展示了我在市面上看过的一个技术方案,它绕过了微信小程序实时语音视频能力,通过微信小程序 WebView 组件实现了连麦直播的方案。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利用 WebView 的浏览器特点,在 WebView 内使用 WebRTC 的 Web API,从而在小程序上获得实时音视频能力。上图是这个方案的架构图。最底层是微信小程序的基础能力。上一层是 WebView,微信小程序的 WebView 类似浏览器,那么就可能会支持 WebRTC。然而必须要注意到,微信小程序的 WebView 在安卓平台上支持 WebRTC,但在 iOS 平台上面不支持 WebRTC。 虽然这个方案理论上也能在微信小程序上实现连麦直播,但是它有以下的局限性: 1)在 iOS 平台上,微信小程序不支持这个方案,上面已经说过; 2)小程序 WebView 不是完整的浏览器,要比普通浏览器表现差而且有很多的限制; 3)开发者和操作系统之间隔了好几层:微信底层,小程序,WebView,WebRTC,然后才是开发者的小程序应用。每一层的抽象都会带来性能上的消耗,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体验。 这个方案本质上还是一个基于 WebRTC 的解决方案,没有用到微信小程序开放的实时音视频能力,而是快速地借助 WebView 组件,剑走偏锋,十分讨巧地在微信小程序里使用了 WebRTC。 7、本文小结 连麦直播技术逐步在原生 APP, 浏览器 H5,浏览器 WebRTC,微信小程序上延伸,衍生出更加丰富的生态,提供更加便捷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对视频直播平台和用户来说是好消息。然而,欲带皇冠,必承其重。特别是在浏览器 WebRTC 和微信小程序上,开发者要充分理解这些类型终端的特点和局限,才能更好地在上面利用连麦直播技术进行创新,服务用户。
  • 云计算基础知识100问

    2020-4-50评论13199
    Q1:什么是云? A:云是一种为提供自助服务而开发的虚拟环境。现在的云分为三类,一种是私有云,一种是公共云,一种是混合云。 Q2:什么是云计算? A: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Q3:什么是云服务? A: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Q4:云计算包括哪几种类型? A: 云提供有三种层面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未来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云产品。通常所说的云服务,其实就是指云三种层次的服务中的一种。 Q5:什么是云主机 A:云主机是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层次的一个产品,通过划分出虚拟的各种基础架构资源来虚拟出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机。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完全不受其它主机的影响。 Q6:云计算的安全风险有哪些? A: 1)特权用户访问; 2)法规遵从; 3)数据位置; 4)数据隔离; 5)可用性; 6)灾难恢复; 7)调查支持; 8)存活能力; 9)降低风险方面的支持。 Q7:云计算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A:动态性,虚拟性,扩展性,有效性,灵活性。 Q8:云计算的核心特性? A: 1)敏捷:使用户得以快速的,且以低价格的获得技术架构资源。 2)应用程序界面API的可达性是指允许软件与云以类似“人机交互这种用户界面设施交互相所相一致的方式”来交互。云计算系统典型的运用基于REST网络架构的API。 3) 在公有云中的传输模式中支持已经转变为运营成本,故费用大幅下降。 4) 设备和本地依赖允许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获取资源而无需关注用户自身是通过何种设备或在何地介入资源(如PC,移动设等)-通常设施是在非本地的(典型的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并且通过英特网获取,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来连接。 5) 一种称为多租户的软件架构技术允许在多用户池下共享资源与消耗:体系结构的中央化使得本地的耗用更少(例如不动产,电力等);峰值负载能力增加(用户无需建造最高可能的负载等级);原先利用率只有10-20%的系统利用效率增加了。 6) 如果多个冗余站点被使用,则改进了可靠性。 7) 可扩展性:经由在合理粒度上按需的服务开通资源,接近实时的自服务,无需用户对峰值负载进行工程构造。 8) 性能受到监控, 同时一致性以及松耦合架构通过web services作为系统接口被构建来。 9) 因为数据集中化了,故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关注安全的资源等,但对特定敏感数据的失控将是持续关注的,且内核存储的安全性缺少关注较之传统系统而言,安全性的要求更加高。 Q9:云计算有什么好处? A: 1、安全,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2、方便,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很方便。 3、数据共享,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4、无限可能,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Q10: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A: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云存储、大数据。 Q11:什么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A: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客户不管理或控制的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最早是Amazon开创了这个市场,奠定了AWS在这个市场的领先地位。而Rackspace、Gogrid、Flexiscale、Gridlayer等后来者发展势头也不错。 Q12:什么是软件即服务(SaaS)? A: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 Q13:什么是平台即服务(PaaS)? A: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一种无需下载或安装,即可通过因特网发送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的模式。由于平台即服务能够将私人电脑中的资源转移至网络云,所以有时它也被称为“云件”(cloudware)。平台即服务是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的延伸。软件即服务是将软件部署为托管服务并通过因特网提供给客户。 Q14:什么是云存储(Cloud Storage)? A:云存储是一个网络计算机数据存储模型,数据存储在多个虚拟主机上,一般由第三方持有,而不是保存在专用的服务器上。保持数据的公司运维这巨大的数据中心;并且有需要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或租用存储容量。背后的数据中心运维人员根据客户需要虚拟化资源,并将其作为虚拟服务器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自己管理虚拟服务器。而在物理上,这些资源可能跨了多个服务器。 Q15:云存储包含几个方面? A:(1)数据存储层 (2)数据管理层 (3)数据服务层 (4)用户访问层 Q16:什么是私有云(Private cloud)? A: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该公司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私有云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 Q17:什么是公共云(Public cloud)? A: 公共云又称外部云,是指通过因特网动态地、灵活地以自助方式获取资源。 Q18:什么是混合云(Hybrid cloud)? A:混合云环境包含了多种内部云和/或外部云,“将会适用于大多数企业”,因为,通过集成多种云服务用户可以减少向公有云迁移时所面临的问题,如PCI compliance等。 Q19:什么是社区云(Community cloud)? A:社区云是指一些由有着类似需求并打算共享基础设施的组织共同创立的云,社区云的目的是实现云计算的一些优势。由于共同费用的用户数比公有云少,这种选择往往比公有云贵,但隐私度安、全性和政策遵从都比公有云高。 Q20:什么是The Intercloud(云际云)? A: 云际云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由Kevin Kelly提出的,他认为最终会有一个云的云,就是云际云。云际云的概念是“因特网的因特网”这一概念的扩展,2009年,云际云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也用于描述未来的数据中心。 Q21:私有云有什么意义? A: 1.能对对数据、安全性提供有效控制 2.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3.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4. 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 5.部署方式灵活 Q22:云计算部署中,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之间的区别在哪些? A: 1、公有云是放在Internet上的,只要是注册用户、付费用户都可以用; 2、私有云是放在私有环境中的,比如企业、政府、组织等等自己在机房中建立的,或者是运营商建设好,但是整体租给某一组织的。企业、组织、政府等之外的用户无法访问或无法使用; 3、混合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大多数是指私有云建设好了,但是很多资源(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不够用,所以还得动态的在公网上申请公有云作为自己私有云的补充。 Q23:云计算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Q24:什么是云杀毒? A:云杀毒其实还是基于特征码杀毒,只是杀软的病毒库已经不全部在本地了,而是在一大堆的服务器里,扫描的时候和服务器交互,这样来做出判断是否有病毒。云杀毒能降低升级的频率,降低查杀的占用,减小本地库的容量。 Q25:什么是云备份? A: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宽带互联网、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备份服务,云备份破茧而生,简而言之,它就是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和业务访问的功能服务。 兴建一个云备份基础设施的费用将是数以百万计的,并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所以,云备份服务的门槛一直较高,在国外,由于互联网起步较早,网络宽带发展迅速,云备份时代已步入成熟阶段,即便如此,能够提供此服务的也只有少数IT巨头,亚马逊、EMC、Carbonite、赛门铁克等,其中亚马逊在该领域取得了公认的市场成功。 纵观国内市场,网络宽带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数据灾难备份需求如井喷般爆发,在少数创新技术及企业的推进下,国内云备份市场开始初见规模,但由于该领域门槛较高,目前身居行业第一阵营、能与国外同行业相媲美的只有通信龙头企业中国电信、著名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国内知名电脑生产商联想等。 Q26:什么是云迁移? A:云迁移指的是企业从传统的平台向云平台的迁移,因为与传统的应用平台相比,云计算平台的优点在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多样化的服务以及高性价比。 Q27:云计算的应用领域是什么? A:企业内网、通信终端、科研网络等等,用到服务器的地方都会用带云计算。 Q28:什么是虚拟化? A:虚拟化是指计算机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Q29:什么是存储虚拟化? A: 将存储作为池子一样,存储空间如同一个流动的池子的水一样,可以任意地根据需要进行分配。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Target)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典型的虚拟化包括如下一些情况:屏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仿真、整合或分解现有的服务功能等。 Q30:什么是应用虚拟化? A:应用虚拟化将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解耦合,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包括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还包括它所需要的运行时环境。从本质上说,应用虚拟化是把应用对低层的系统和硬件的依赖抽象出来,可以解决版本不兼容的问题。 Q31:什么是桌面虚拟化? A: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属于我们个人的桌面系统。 Q32:什么是服务器虚拟化? A: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让几台服务器变成一台服务器来用,我们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这就是服务器的虚拟化。 Q33:什么是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 ? A:服务等级协议是关于网络服务供应商和客户间的一份合同,其中定义了服务类型、服务质量和客户付款等术语。典型的SLA 包括以下项目:分配给客户的最小带宽;客户带宽极限;能同时服务的客户数目;在可能影响用户行为的网络变化之前的通知安排;拨入访问可用性;运用统计学;服务供应商支持的最小网络利用性能,如99.9%有效工作时间或每天最多为1分钟的停机时间;各类客户的流量优先权;客户技术支持和服务等。 Q34:什么是物联网? A: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Q35:什么叫三网融合? A: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Q36:什么是智慧地球? A: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这一概念由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同时智慧地球也是一本图书,一本电子杂志。 Q37: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A: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怎样的经济神话。 Q38:关于Privacy(隐私) A:云模型被隐私提倡者所批判,因为在云计算模型中,公司拥有云服务的控制权,因此,可以合法地或非法地任意地对用户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进行监控。 Q39:关于Compliance(法规遵从) A:为了满足法规要求,包括美国的FISMA、HIPAA和SOX和欧盟的数据保护指令(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 ),以及行用卡行业的PCI DSS,用户不得不采用社区或混合模式来部署云计算,而这些模式通常较贵并且提供的好处有限。 Q40:关于Legal(合法性) A:2007年3月,Dell在美国申请注册商标“云计算”(U.S. Trademark 77,139,082)。该公司2008年7月收到的津贴补助8月份被取消,并且不到一周便收到正式的商标申请的拒绝。自从2007年起,包含云计算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商标数程指数级地增长。公司为了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云计算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云计算商标数从2008年到2009年增长了483%。 Q41:什么是Open source(开源)? A:开源软件为许多云计算供应商提供了基础。2007年11月,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发布了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v3的一个版本,目的在于弥补一个关于免费软件是用于运行在因特网上的理解上的法律的漏洞。 Q42:什么是Open standards(开放标准)? A:开放标准对云计算的发展十分关键。大部分云供应商暴露的API有很好的文件说明,但是却是唯一的,不可互操作的。一些供应商已经采用了其他的API,但是现在开放的标准实在是太多了,包括OGF的开放云计算接口(Open Cloud Computing Interface)等。开放云联盟(The Open Cloud Consortium,OCC)正在致力于开发初期的云计算标准和实践的统一标准。 Q43:什么是Security(安全性)? A:云计算服务的相对安全性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它可能也在阻碍云计算的使用。一些观点认为,用户数据在内部管理的时候更安全,然而一些人认为有理由相信云供应商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云安全联盟(CSA)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它是为了提高云计算的安全性,促进云计算走向实践而成立的。 Q44:什么是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可访问性和性能)? A:除了关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外,企业也同样担心云的也可用性水平和托管在云中的应用的性能。 Q45:什么是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 A:尽管云计算通常被认为是“绿色计算”的一种形式,还是没有公开的研究支持这种观点。 Q46:什么叫超大规模? A:“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Q47:什么叫on-demand(按需随选)? A:按需随选是与企业预定(on-premise)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服务和应用,而不需要预先定制好自己的服务,然后供应商再根据企业的定制需求来实现应用。 Q48:什么是广泛的网络接入(Broad Network Access)? A:可通过多平台传输,包括移动平台。 Q49:什么是Resource pooling(资源池)? A:像存储,处理,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等资源,利用多租模式为多种多样的消费者服务。 Q50:什么是Rapid Elasticity(快速弹性)? A:能够迅速地,有弹性地提供各种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地,快速地扩大,接着迅速释放,再快速缩小。 Q51:什么是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可访问性和性能)? A: 除了关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外,企业也同样担心云的也可用性水平和托管在云中的应用的性能。 Q52:什么是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 A:尽管云计算通常被认为是“绿色计算”的一种形式,还是没有公开的研究支持这种观点。 Q53:什么叫超大规模? A:“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Q54:什么叫on-demand(按需随选)? A:按需随选是与企业预定(on-premise)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服务和应用,而不需要预先定制好自己的服务,然后供应商再根据企业的定制需求来实现应用。 Q55:什么是广泛的网络接入(Broad Network Access)? A:可通过多平台传输,包括移动平台。 Q56:什么是Resource pooling(资源池)? A:像存储,处理,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等资源,利用多租模式为多种多样的消费者服务。 Q57:什么是Rapid Elasticity(快速弹性)? A:能够迅速地,有弹性地提供各种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地,快速地扩大,接着迅速释放,再快速缩小。 Q58:什么是Measured Service (定制服务)? A:测定资源和服务,也就是存储,处理,带宽和活跃用户账户。测定也可以监控,控制和报告用户的使用状况,为提供者和使用服务的消费者提供透明度。 Q59:什么是自动化计算(Autonomic computing) ? A:指的是计算系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 Q60:什么是客户/服务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A:客户/服务器模型指的是一切将服务提供者(服务器)和服务消费者(客户端)分开的分布式应用。 Q61:什么是Grid computing? A: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和并行计算的一种形式,它将一个松耦合的网络上的计算机集群组成一个超级的虚拟计算机,来完成大型的工作任务。 Q62:什么是Mainframe? A:强大的计算机被大型组织用来完成关键应用,典型地包括批数据处理,如人口普查、产业和消费数据、企业资源计划和财务往来事务处理等。 Q63:什么是Utility computing? A:效用计算指的是将计算资源,如计算和存储等打包成一个用仪表测量的服务,类似于电力等传统的公共事业。 Q64:什么是Peer-to-peer? A:点对点是一个在中央协调的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参与者,包括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必须同时存在(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型相对)。 Q65:什么是云操作系统? A:云操作系统是一个新的软件类别,旨在将大型基础架构集合(CPU、存储、网络)作为一个无缝、灵活和动态的操作环境进行全面管理。与普通操作系统管理单独计算机的复杂性类似,云操作系统管理数据中心的复杂。 Q66:什么叫云计算中心? A:云计算中心是指基于超级计算机系统对外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服务的机构或单位,以高性能计算机为基础面向各界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当前,云计算中心主要面向大规模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应用,并在商业计算、互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Q67:什么是云安全联盟(Cloud Security Alliance)? A:云安全联盟CSA是在2009年的RSA大会上宣布成立的。自成立后,CSA迅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现在,CSA和ISACA、OWASP等业界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很多国际领袖公司成为其企业成员。 自其成立起,云安全联盟发布的云安全指南及其开发成为云计算领域令人瞩目的安全活动。2009年12月17日,云安全联盟发布了新版的《云安全指南》v2.1,代表着云计算和安全业界对于云计算及其安全保护的认识的一次重要升级。 Q68:关于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AWS) A:Amazon的AWS是一个典型的IaaS服务,他提供了一组服务,包括存储(S3)、计算能力(EC2)、消息传递(SQS)、数据集(SDB)等。有了Amazon 的AWS,企业用户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地获得一个基于Amazon基础设施的虚拟基础设施,并且这个基础设施是弹性的,可以根据需求扩展和收缩。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可以使用这个弹性的计算基础设施。 Q69:关于亚马逊弹性计算云(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A: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能够根据需要扩展或收缩计算资源,非常方便地提供新的服务器实例。 Q70:关于亚马逊简单存储服务(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S3) A: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能够根据需要扩展或收缩计算资源,非常方便地提供新的服务器实例。 Q71:关于谷歌应用程序引擎Google App Engine(GAE) A:Google App Engine,它是PaaS应用的典型代表,也是面向开发者的。允许开发人员编写应用程序,然后把应用构建在Google的基础架构上。App Engine方便用户开发新的服务逻辑,并且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这些新的服务。 Q72:云主机的易于管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1)集中化、跨数据中心的管理 2)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保障 3)灵活的备份与恢复机制 4)强大的后台服务体系支撑 Q73:IBM,谷歌,雅虎都有云计算,这些云计算有什么区别吗? A: IBM的云计算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下一代企业级数据中心的管理问题。他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云计算管理平台并提供相关服务,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谷歌的云计算是将自己的基础设施打造成一个云计算平台,并基于这个平台为所有互联网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AppEngine。雅虎的云计算与谷歌类似。 Q74: 云计算目前在业界是个什么状态,是否也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A: 目前各大IT厂商(IBM、微软、Google、Amazon)都已推出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但是各产品的功能和涵盖的领域有很大不同,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随着各产品的逐渐成熟,一定会出现更加完善的标准从而能够使得每个厂商的“云”能互联、互通。 Q75: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不太明白这句解释。云计算是这些技术的发展,那么它和这些技术有什么区别?云计算是这些技术的综合吗? A: 云计算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计算理念或者计算模式。它可以通过以上这些技术实现。 Q76: 云计算是解决IT服务的问题,那怎么才能和SOA结合呢? A: SOA解决的是服务的集成问题。云计算可以作为独立服务的提供者,通过SOA可以对这些服务进行集成。云计算可以用来保证SOA中各服务的服务质量和非功能性需求。 Q77: 什么是hadoop? A:Hadoo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由Apache基金会开发。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高速运算和存储。简单地说来,Hadoop是一个可以更容易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 Q78: 云计算会给高性能计算,超级计算机带来什么影响? A: 云计算中的某些技术(如Hadoop编程模型、虚拟化技术)可以用于改善高性能计算的系统架构和计算方法。一些高性能计算任务可以由云计算基础设施来完成。 Q79:列举hadoop主要的特点 A: 1、扩容能力(Scalable):能可靠地(reliably)存储和处理千兆字节(PB)数据。 2、成本低(Economical):可以通过普通机器组成的服务器群来分发以及处理数据。这些服务器群总计可达数千个节点。 3、高效率(Efficient):通过分发数据,hadoop可以在数据所在的节点上并行地(parallel)处理它们,这使得处理非常的快速。 4、可靠性(Reliable):hadoop能自动地维护数据的多份复制,并且在任务失败后能自动地重新部署(redeploy)计算任务。 Q80:什么是“大数据”? A:"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Q81:“大数据”有哪些特点? A: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 1、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数据类型繁多,如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3、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4、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Q82:“大数据”有哪些特点? A: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 1、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数据类型繁多,如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3、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4、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Q83:什么是分布式计算? A: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主要研究分布式系统。一个分布式系统包括若干通过网络互联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互相配合以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将这个共同的目标称为“项目”)。具体的过程是:将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项目数据分割成小块,由多台计算机分别计算,再上传运算结果后统一合并得出数据结论。在分布式系统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称为分布式计算程序;分布式编程就是编写上述程序的过程。 Q84:什么是云存储? A: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Q85:什么是虚拟化? A:虚拟化[1]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 Q86:虚拟化的目的? A:虚拟化的主要目的是对IT基础设施进行简化。它可以简化对资源以及对资源管理的访问。 Q87:云服务的前提是什么? A:云服务的诞生前提是:互联网打破地域分割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为个性化需求提供产品开始有利可图。 Q88:云服务的客观效果是什么? A:其客观效果是:把创业成本降到最低,创业者只专注于创意等核心环节,运营和管理将不再重要。小公司开始挑战大公司,颠覆“规模制胜”的工业文明。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将更加独立和自由。 Q89:云开发的优缺点? l优势 云开发的优势之一就是规模经济。利用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基础设施,同在单一的企业内开发相比,开发者能够提供更好,更便宜和更可靠的应用。如果需要,应用能够利用云的全部资源而无须要求公司投资类似的物理资源。 说到成本,由于云服务遵循一对多的模型,与单独的桌面程序部署相比,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云应用通常是“租用的”,以每用户为基础计价,而不是购买或许可软件程序(每个桌面一个)的物理拷贝。它更像是订阅模型而不是资产购买(和随之而来的贬值)模型,这意味着更少的前期投资和一个更可预知的月度业务费用流。 IT部门喜欢云应用是因为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经由一个中央位置而不是从单独的站点或工作站来管理。这使得员工能够通过Web来远程访问应用。其他的好处包括用需要的软件快速装备用户(称为“快速供应”),当更多的用户导致系统重负时添加更多计算资源(自动扩展)。当你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或带宽时,公司只需要从云中添加另外一个虚拟服务器。这比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购买、安装和配置一个新的服务器容易得多。 对开发者而言,升级一个云应用比传统的桌面软件更容易。只需要升级集中的应用程序,应用特征就能快速顺利地得到更新,而不必手工升级组织内每台台式机上的单独应用。有了云服务,一个改变就能影响运行应用的每一个用户,这大大降低了开发者的工作量。 l不足 也许人们所意识到的云开发最大的不足就是给所有基于web的应用带来麻烦的问题:它安全吗?基于web的应用长时间以来就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由于这一原因,许多公司宁愿将应用、数据和IT操作保持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也就是说,利用云托管的应用和存储在少数情况下会产生数据丢失。尽管可以说,一个大的云托管公司可能比一般的企业有更好的数据安全和备份的工具。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即便是感知到的来自关键数据和服务异地托管的安全威胁也可能阻止一些公司这么做。 另外一个潜在的不足就是云计算宿主离线所导致的事件。尽管多数公司说这是不可能的,但它确实发生了,亚马逊的EC2业务在2008年2月15日经受了一次大规模的服务中止,并抹去了一些客户应用数据。(该次业务中止由一个软件部署所引起,它错误地终止了数量未知的用户实例。)对那些需要可靠和安全平台的客户来说,平台故障和数据消失就像被粗鲁地唤醒一样。更进一步讲,如果一个公司依赖于第三方的云平台来存放数据而没有其他的物理备份,该数据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Q90:简述云计算的发展背景 A: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麦卡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O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界和产业界所认知。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评价云计算为“信息时代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云计算将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Q91:简述云计算的演化 A:云计算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现在这样比较成熟的水平,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用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电厂模式就好比是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效用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当时计算设备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远非普通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产生了共享计算资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效用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用户能够像把灯泡插入灯座一样来使用计算机资源,并且根据其所使用的量来付费。但由于当时整个IT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未诞生,比如互联网等,所以虽然这个想法一直为人称道,但是总体而言“叫好不叫座”。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攻克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Q92:云计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A: (1)资源配置动态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实现了IT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 (2)需求服务自助化。云计算为客户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用户无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同时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3)以网络为中心——云计算的组件和整体构架由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存在于网络中,同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客户可借助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标准的应用实现对网络的访问,从而使得云计算的服务无处不在。 (4)服务可计量化。在提供云服务过程中,针对客户不同的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即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是一种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 (5)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而言,各种底层资源(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的异构性(如果存在某种异构性)被屏蔽,边界被打破,所以的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成为所谓的“资源池”,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而言,这些资源是透明的,无限大的,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可。 Q93:云计算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A: (1)敏捷:使用户得以快速的,且以低价格的获得技术架构资源。 (2)应用程序界面API的可达性是指允许软件与云以类似“人机交互这种用户界面设施交互相所相一致的方式”来交互。云计算系统典型的运用基于REST网络架构的API。 (3) 在公有云中的传输模式中支持已经转变为运营成本,故费用大幅下降。 (4) 设备和本地依赖允许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获取资源而无需关注用户自身是通过何种设备或在何地介入资源(如PC,移动设备等)。通常设施是在非本地的(典型的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并且通过英特网获取,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来连接。 (5) 一种称为多租户的软件架构技术允许在多用户池下共享资源与消耗:体系结构的中央化使得本地的耗用更少(例如不动产,电力等);峰值负载能力增加(用户无需建造最高可能的负载等级);原先利用率只有10-20%的系统利用效率增加了。 (6) 如果多个冗余站点被使用,则改进了可靠性。 (7) 可扩展性:经由在合理粒度上按需的服务开通资源,接近实时的自服务,无需用户对峰值负载进行工程构造。 (8) 性能受到监控, 同时一致性以及松耦合架构通过web services作为系统接口被构建来。 (9) 因为数据集中化了,故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关注安全的资源等,但对特定敏感数据的失控将是持续关注的,且内核存储的安全性缺少关注较之传统系统而言,安全性的要求更加高。 Q94:什么是ACaaS? A:ACaaS(Access control as a Service):门禁即服务,是基于云技术的门禁控制,当今市场有两种典型的门禁即服务:真正的云服务与机架服务器托管。 Q95:云计算的安全风险有哪些? A: 云计算意味着数据被转移到用户主权掌控范围外的机器上,也就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手中。CSA(云安全联盟)作为云计算的主要推动者,发布九大安全问题: (1)特权用户访问; (2)法规遵从; (3)数据位置; (4)数据隔离; (5)可用性; (6)灾难恢复; (7)调查支持; (8)存活能力; (9)降低风险方面的支持。 Q96:详细叙述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A: 1.私有云不会消失,而会获得大发展许多人认为,私有云并不是“真正的云”,而公共云才是改善IT部门服务的真正方法。公共云服务提供商甚至认为,私有云并不该存在,因为它缺乏灵活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实际上,IT部门使用私有云就是为了给他们的组织提供灵活的、随时调用的计算环境。而且,组织在现有的数据中心部署私有云服务实际上更为便捷,也更为便宜。在将来,私有云不仅不会消失,而是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2.混合云仍将是大多数组织的务实选择公共云的使用在计算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对于难以预测的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来说尤其如此。对于需要处理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和其他非技术问题的组织来说,私有云不可或缺。这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但是,混合云服务——即综合有公共云和私有云的服务——仍将是大多数组织的务实选择。 3.PaaS将赢得开发者的芳心以开发者为中心的云基础架构IaaS,通过为应用程序的快速开发和部署提供高效率的工作环境而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平台即服务PaaS通过滤除虚拟机、操作系统和其他与应用程序开发不相关的多余细节,进一步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从而促使开发者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修改现有应用程序或者开发新的应用程序,PaaS就是开发者的一个更高效的工作环境。相对于以开发者为中心的IaaS云服务来说,它的开发过程更加简单。 4.服务中断事故将使消费者意识到服务质量的差异。有人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像电一样的商品,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对于云计算来说,细节问题非常重要,不知道的东西也可能会损害你的云应用程序。云服务的某些特性,例如高可用性,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来实现。这也是区分云服务提供商的关键所在。在高可用性方面投资较少或几乎没有投资的云服务,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很便宜,但是必须花钱从零开始设计、编写和操作自己的可用性系统。 Q97:中国云计算发展阶段划分 A:中国云计算产业分为市场准备期、起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2007-2010是市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云计算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国内各界对云计算认识尚浅,行业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都还在尝试中,多为政府牵头构建公有云。 2010-2015是成长阶段,这几年中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业界对商业模式不断探索,成功案例逐渐丰富,全国各地开展大型云计算项目的建设。 预计2015年以后进入成熟阶段,云计算产业链结构趋于稳定,行业解决方案成熟,云计算被纳入行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方案考虑。 Q98:描述中国云计算产业现状 A: 2007年云计算这一概念进入中国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国云计算产业链日渐清晰,一个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支撑、以上下游商品为脉络的核心产业生态环境日趋成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了建设中的中国云计算产业链架构。 过去三年中,中国云计算还处于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阶段,对于实际解决方案和应用模式只有少量尝试。截止到2011年9月,在中国仅有3%的中小型企业和5%的大型企业使用了云计算服务。2012年,国内外各大信息技术领域厂商加紧运营模式向云计算转型,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业界专业人士开始在促进学术交流、普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成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所2011年4月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显示,201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规模约为900亿美元,其中美国云服务市场规模约占60%,远高于欧洲的24.7%和日本的10%。而我国云计算服务的总体规模较小,约占全球市场的4%左右,但年增幅能达到40%。 由于企业出于对数据安全性的顾虑,我国云计算的使用率仍将低于其他国家。目前,国内更倾向建设私有云,公有云服务经验较少,实力较弱。在未来几年中,伴随着各界的推动和市场切实需求,国内云计算将形成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齐头并进的局面。 Q99:国内云计算发展中的问题 在近几年,云计算在国内正在兴起,几乎所有的厂商在做产品的时候都在考虑与云计算搭边。而对于我们来说,云计算似乎是虚化的,有很多人对于云计算的了解都停留在概念、内涵等最初级的问题上面。 那么,云计算究竟能为企业带来怎样的未来?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政府和产业界对云计算是热情高涨,但实际情况却是:云仍高高漂浮在空中,迟迟不能落地。从具体情况来看,云计算的行业应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各行业的现存系统如何与云进行集成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云计算发展面临着体制难题、商业模式难题、利益分配难题等诸多障碍。如何推动云计算的行业应用将成为中国云计算成败的关键一环。 在这当中,数据问题是云计算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各地已建立了大量的数据中心,然而各行各业数据众多,哪些数据应该放到数据中心中,并且如何消除行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等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并且,国内云计算的一些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首当其冲的就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其次是计算资源的分配问题,如何平衡云端以及终端的计算资源分配,从而充分发挥终端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绿色云,即如何充分、合理利用云计算的相关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使云更环保等。 让云服务的提供商来管理云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公有云应该由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管理运行,让云对公众透明。而在增值服务阶段,云应由专业的云管理公司来管理。 国内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急需相关人才的大量供应,何积丰对中国云计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或者定向培养等,快速培养出大量云人才。 剩下的就是关于云计算的收费问题了,目前国内的云服务还属于是一种公益性质,让企事业单位、老百姓等能够切身体会到云计算带来的种种益处。然后,在他们感觉自身的业务活动、日常生活与云密不可分的时候,云服务提供商再提供相关增值服务来盈利。 很多问题,需要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环境解决信息质量。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尚未健全,在信用水平等监管力度相对滞后,市场环境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计算的发展。 Q100:国内有哪些云计算的学习机构? A:这个因人而异,但是如果能把云计算相关知识学扎实了,互联网公司任你选。
  • 中国GIS发展之路

    转载2020-4-50评论13153
    1月5日,美国出台最新出口管制措施,专门针对AI软件出口。按照曝光的规定内容,从美国出口某些类型地理空间图像软件的公司,必须得到政府许可,才能把软件卖到海外(加拿大除外),这其中也包括了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在美国从硬件蔓延到软件的限制行动中首当其冲,表明了GIS技术的关键性、重要性。 真实的世界中,有山川河流、沙漠丛林,也有高楼大厦、乡村田野。如何把这些信息变成数字信息,准确反映在电子终端中,是信息时代的基础和关键。GIS 恰恰充当了这个“转化者”的角色,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显示及辅助管理。 GIS 出现以前,空间位置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地图。古人“献图”有将图中疆土和百姓奉上之意,意味着掌握地理信息就占据了战略主动。而GIS的出现,则在地图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具有了分析决策,并指导行动的作用。如今的GIS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可满足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下国家建设与公众生活的各类需求。从建设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迅速定位和搜救神州返回舱,深地深海探测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到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再到各类点评软件、导航APP、购票软件、打车APP 等大众化的便捷服务,GIS的应用服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GIS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简单如用手机来定位并导航路线、用点评软件寻找附近美食、在公园景区制定游览路线图等,专业如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地图、公共安全及应急系统中的指挥调度、疫情灾害方面的专题地图等。研究表明,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从这个角度,GIS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那么,面对上述禁令的限制,中国GIS 行业的咽喉,真的会被别人扼在手里吗?中国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会因此陷入困顿? 三十年激变,中国GIS 的一路狂奔 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CGIS 在加拿大渥太华研发成功。到20世纪70~80 年代,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GIS 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增长起来。1982年,ESRI 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意义的GIS 基础平台Arc/Info。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于1977 年率先提出了开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建议。80年代中期以后,众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GIS 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GIS 技术和产品的迅速发展。1987 年,北京大学遥感所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基于栅格数据处理的GIS 基础软件PURSIS,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套基于矢量数据处理的GIS基础软件MapCAD。随后,MapGIS、CityStar、GeoStar、APSIS、WinGIS等国产GIS平台在短短几年内纷纷涌现。 彼时GIS 的发展,呈现出“工程师主义”的锋芒。中国GIS 行业的发展都由学界、科研界具有工程师气质的一线专家直接推动,他们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技术模仿或引入,而是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开展技术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第一套GIS基础软件PURSIS 推广时,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任伏虎曾自己掏钱,在1987 年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遥感会议上买了个展台;主持研发中国第一套彩色地图出版系统MapCAD 的吴信才教授回忆,当时研发经费是10 万元,采购微机就用了5 万元,并且那时的微型计算机运行内存仅640K,汉字输入系统就占据了250K,为此另行开发了汉字输入系统,使得所占内存缩减到几十K;1992 年,刚刚博士毕业的龚健雅教授就主持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面向对象GIS 基础软件研究,组织科研团队协同攻关,研发出了吉奥之星(GeoStar)系统原型。 地矿部“计算机辅助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成果鉴定会,陈述彭院士、王鸿祯院士、王选院士、李廷栋院士出席 中国GIS 兴起于微末,但引路人们对于工程和技术的信奉,对于自主创新的无私无畏,为之后中国GIS 的发展以至超越积蓄了薪火。 事实上,不但有引路人的创新精神,一段时间以来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推动,对于GIS 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科技部对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度重视,把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 软件列入了“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并积极组织自主GIS软件测评活动,促进GIS 软件的推广和应用。 时任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徐冠华院士就非常肯定863 项目对于国产GIS 软件的推动作用。2001 年863 计划启动“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大型GIS”科研项目,择优企业进行支持,最终获得支持企业中的中地数码(MapGIS)和超图软件(Super-Map),也成为了之后二十年国产GIS 软件“双雄”。 当然,中国GIS 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市场应用需求。30 年来,随着地理国情普查、不动产登记、空间规划、智慧城市等项目的不断推进,地理信息市场也得到不断拓展。 1984~1997 年期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国产GIS 软件开始全面市场应用的初探。2007 开始的“二调”工作,2017 年启动的“三调”,GIS 软件在这30 多年的历练中不断提升技术、优化产品、拓展服务,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国产GIS软件,逐步崛起,不断成长。 一些重大的战略性国家工程,也为国产GIS 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05 年,我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返航,安全着陆22 分钟之后,搜救部队直升飞机抵达着陆现场,找到返回舱。其所使用的系统正是基于MapGIS 开发的“载人航天任务主着落场搜救辅助决策系统”。从“神一”到“神七”,GIS 软件一直为其提供返回搜救系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GIS 软件企业在不断提升的需求牵引、市场驱动下,不断突破GIS 应用领域,深入应用行业核心,重新划分市场格局,重塑产业赛道,不断在市场浪潮中实现超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可比拟的巨量市场,快速推进的各行业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新一轮的技术驱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将朝着更广泛的领域及更强大的规模迈进。 禁令之下,中国GIS 企业可以转危为机 我们重温了GIS 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30 年来,以GIS 软件产业为代表的GIS 产业兴起的条件和重要作用。可以发现,中国GIS 产业30 年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条件下的技术交流,但更多的是依靠中国地信行业,竭力打造自主产品、创造核心技术、拓展行业应用,实现了中国GIS 产业全方位的自主化,并逐步领跑GIS发展的新时代。 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国GIS 行业的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目前,中国GIS 软件紧跟IT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云GIS、三维GIS、大数据、BIM、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室内GIS 等技术上已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应用,众多传统行业也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焕发新力量。2017 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研发的一套面向社会公众、地质调查技术人员、地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地质云”综合性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就利用了MapGIS 的“云”能力,盘活地质大数据,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了智能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模式。 BIM与三维GIS 融合、大数据应用等,都是当前GIS 基础平台技术及行业应用的主流。其中,借助GIS 提供的专业空间查询分析能力及宏观地理环境基础,可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开发能力和应用价值,在空间规划、建筑设计、基础设施管理、电站及高铁安全监测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同时,大数据技术加速地理信息数据存储、高性能处理、空间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与挖掘等技术创新,在自然资源、交通等行业也实现了众多应用服务。此外,万物互联时代,基于GIS、BIM、IoT等可以构造一体化的城市数据体系,进而形成物质城市与数字城市全面融合和协同管理的“数字孪生城市”,他将真正实现用数字化来驱动城市发展,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价值理念和实现路径。 从美国禁令针对的领域来看,主要还是针对GIS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也是GIS 领域最新的技术趋势之一。从国内市场来看,整体上,全行业在智能GIS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作为趋势明确和布局紧迫的前沿技术,一直是中国GIS 企业竭力抢滩的最前沿阵地。且国内厂商,无论是超图软件的SupermapGIS10i,还是中地数码的MapGIS10.3,都已在影像智能识别、智能决策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与进步。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禁令,将鞭策中国GIS 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研发,逐渐加强并取得AI 前沿技术优势,推动国产GIS 不断前行,并在更广泛的行业中支持实现中国的信息化、数字化变革。 美国的限制手段波及中国GIS 软件,必然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GIS 智能化的发展的阻碍,但长远来看,中国GIS 行业将进一步巩固自主创新能力,在新的征程开启之时,奋力跃上全球GIS产业的金字塔尖。 中国GIS 走过了高歌猛进的30 年,穿越漫长崎岖的赛道,国产品牌从追赶者一步步跃升至领跑者,今日的中国市场已有足够的自信与国外产品共同成长,也拥有自主创新,服务中国需要的产业的担当和自信。 2019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珠海举办,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地理信息 未来之路,中国GIS产业的新进击 今天,事实证明,中国GIS 的创新探索之路,更多的不是去思考如何被动的发展,而是在思考中国GIS 如何实现主动的超越。 中国GIS 迫切需要创造超越的条件。 首先是要提升产业水平。GIS 产业发展到现在,技术和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门槛还是相当高的,建模技术、存储技术、分析能力、渲染技术等多种深度基础技术,需要更加强大的产品化能力;GIS 广阔的应用空间,要求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中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下,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无论是GIS 基础平台,还是面向行业的二次开发商、行业服务商,以及创业团队、GIS爱好者等,产业链各部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也是中国GIS 产业水平提升的关键。 当前,我们已基本实现在国内市场,国产GIS品牌对于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超越,但这并不是终点,只有在GIS 产业化各个环节的能力与规范上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超越,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第二,要提升GIS 企业的创新能力。虽然中国GIS 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客观环境导致以往国产GIS 企业对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吸收上,要弱于主要的国外GIS 平台厂商,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GIS 企业还是要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途径。 同时,企业仅仅具有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不够的,还要形成先进的生产模式。目前,国内GIS行业内生态模式自主创新的代表—— 司马云(smaryun),就是一个线上软件生产服务生态圈,覆盖了软件需求、开发、测试、交易、服务、集成的全生命周期,创新了软件生产、交易、运营模式,进而衍生出面向更多场景的产品与技术,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全球人力、智力、物力全共享。 第三,要着力提升国产化能力。一方面要构筑深厚的产业基础,在软硬件设施、技术研发人才、市场拓展能力上逐渐壮大;另一方面尤其是国产GIS 平台厂商,一定要着力构筑生态,不断优化和繁荣基于基础平台,与集成商、二次开发商、用户之间的生态体系。同时,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中国GIS 行业在地理信息服务能力自主的同时,也在帮助构建和完善ICT 领域全方位的自主能力。目前,众多GIS 企业积极与龙芯、华为、中兴、浪潮、深度等中国ICT 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在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攻关,推进国产软硬件生态建设。 第四,培养适合产业、企业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共有170 多所高校开设了GIS 本科专业,但是由于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差异较大,培养的GIS 人才质量也参差不齐。像美国有很多高校商业转化的案例,在中国GIS领域却少有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典范。当然有商业转化机制不足的情况,但也能反映出,我们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市场青睐并适应市场开拓创新的人才。 另外,在GIS 技术不断融合、应用不断扩展的当下,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跨领域、跨行业人才,从移动互联网到通信再到金融,甚至制造业领域,面向各行业领域的人才是GIS 市场向各行业领域延伸的基础,也是GIS 面向下个时代抢占滩头的关键。 值得欣慰的是,国产GIS 软件企业多数起家于高校、科研院所,所以有着比较深的“育人”情节。这些年,相关企业也在举办高校GIS 论坛、GIS 水平考试、高校GIS 技能大赛等方面不断尝试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地数码就利用其背靠的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众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创办了“ 新中地教育”,率先试水GIS 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具有GIS 技能、管理能力、市场眼光的学员,力图打造全面发展的行业人才。 第五,中国GIS 要走出去。“中国GIS 市场足够大”已不再是中国GIS 企业止步国门的借口了。想要在世界GIS 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化拓展必不可少。国产GIS 软件与国外软件在中国市场上的角逐,已经证明了它的技术能力与产品性能,可以在国际化步伐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契机下,中国GIS企业应当主动在海外寻求机会和发展空间,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逐步塑造国际品牌。 过去两年,中国IT 行业似乎不约而同站到了一起,无数人关心国产芯片何时量产装机,操作系统国产备胎何时转正,国产基础软件何时重现荣光,各行业信息化能否有国产化保证。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GIS 行业,经历30 年积淀,将会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提升全产业链的产品能力、技术水平,加强对各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推进并加速中国ICT 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中国GIS 必将在不断的自主创新中实现全面超越! 本文转载于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作者:白水亮 徐华)

sitemap